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健康 >

太极拳“空松圆活”之道-杨志英

www.yankepan.com 2023-12-16 19:38 健康

编者:本期“争鸣”选登了两篇文章。作者杨志英、孙建国都是河北永年的武氏太极拳传人,所谈问题都与太极拳的“松”有关,但看法见仁见智,倡导并不相同。一个“松”字,让多少太极拳习练者痴迷,又让多少人困惑!这是一个虽然讨论研究了多少年,但却还远远没弄了解的问题。期望本期的讨论,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的东西。

太极拳行工走架需要轻灵而不失稳健,柔缓中蕴含坚刚。怎么样做到这类呢?那就需要了解空松圆活之道。什么是太极拳的空松圆活?“空松圆活”,首见于郝少如先生(1908-1983)著《武式太极拳》一书中所引其父郝月如先生(1877-1935)的《太极拳的走架与打手》一文,少如先生并对此做了专题论述。本文便是笔者学习郝氏父子拳论的领会,不嫌粗浅,写出与同好推荐。

先从“松”谈起。由当代并上溯至时期,很多人对“松”有不厌其烦的讨论、争论。譬如“松透”、“松得彻彻底底”、“大松大软”、“松紧得当”、“各关节手腕、膝盖、胯、脚踝都要松”等等,不一而足,但到底什么是松、什么在松、做到什么程度才算作松、它与其它拳种或者体育运动所需要的放松有什么异同,这类问题现在还远未达到共识,总是使人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假如想弄了解“松”的内涵,还要追根溯源,那就先来看看前辈先贤经典拳论中关于太极拳之松的语录吧。

松,最早见于武禹襄(1812-1880)《身法》十要,其中有“松肩”一条。他在《十三势行工歌诀》中又强调“刻刻留神在腰间,腹内松静气滕然。”并在《打手要言》中对此语作出如下附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滕然’也。”

提起精神,腹内松静,则轻灵而不迟重。接着,武公又反复强调:

“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穿,不外起承转合。”“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武禹襄的继承人李亦畲先生(1832-1892)在《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中亦提到“松肩”,其中写道:

“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

而在《撒放诀窍》中,李亦畲又将“松”拓展至“劲”,指出:

“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

我劲要松开,显然指全身须要放松。从武、李二公拳论中,不管松肩、腹松,还是松劲,无不体现出如此一点:松静一体。

武、李二公之后,时期出现的对“松”的不同理解或见解,笔者以为颇具见地者如杨澄甫(1883―1936)、郝月如、郝少如等。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之三要“松腰”中说:“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定。”

腰松,为了稳定下盘。郝月如则对武禹襄先生的“松肩”加上画龙点睛之笔:“以意将两肩松开,气向下沉,意中加一‘静’字,谓之松肩。”(见郝月如《身法要素》)

松肩在于意,重意不重形,且松静不可分,气向下沉,依旧为了稳定下盘。怎么样以意松肩呢?郝月如之子郝少如对此在其著《武式太极拳》一书作出延伸性的细致论述,即“空松圆活”之道,详论可查阅该书,此处不再引证。本文延续武、李、杨、郝诸公对松的讲解,赘言如下,期望有裨同好。

松,原意指头发散乱,譬如蓬松。后来引申为散开、放开,如稀松、放松、松懈、松弛、轻松等等。太极拳需要身体放松,心要静。一句“身体放松”,稍显笼统。具体什么部位要放松呢?人常说“肌肉放松,不紧张,不僵硬”,这是没错的,问题是做到什么程度,才可称为太极拳之松呢?郝少如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体育宫举办辅导班时,曾用近乎调侃的语句,风趣地描述说:

练太极拳“肉是懒的,懒扎衣的名字已说明肉要懒,肉不可以主动,不可以以肉带动骨(有所谓骨肉离别之说)。”

原来是这样!肌肉不紧张、不着力,有一种向下坠落的感觉,好像要从骨骼上脱垂。这样,方能松肩、松腰、腹内松静……由此看来,腹肌紧缩或者气胀如鼓绝不是太极拳的需要,需要心静体松,神舒体静,全身肌肉有意识地向下松沉,放松至好似与骨骼已经离别,所谓脱骨状况。当然,骨与肉不可能真的分开,肌肉依然包裹着骨头,但需要以意将它离别,才能做到真的意义上的放松,松沉入地,如树生根,稳如泰山。

然而,疑问由此而生,如此的放松是不是意味着人如沉睡通常,松若散沙,软如稀泥,或似婴孩一样,柔弱无骨呢?答案是相反的。这样,则为松懈、松散、软榻,会不堪一击;这样,什么地方来的“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语出武禹襄《打手要言》)的气势呢?故而,太极拳在讲究松的同时,还要做到另一点,也即对肌肉有了需要的时候,还对骨骼做出了规范,那就是下面要讲到的“空”。

太极拳之松所对应的并不是日常所觉得的紧,而是空。什么在空,怎么样空呢?这便又联系到骨肉离别之说。肌肉要懒、要松,但骨骼不可以随之像散了架似的,反之,要有空的意识。即用意使骨骼漂浮起来,空如气球,轻灵无比。这是向上的一种感觉,与松沉入地是一上一下的对立关系。然而,假如只有空,空到极端,便轻浮无根,如烟而逝,在太极拳学上这叫做易顶;假如只有松,松到极致,便会迟滞(或迟重)、软塌,好似磐石转动不灵,在太极拳艺上这叫做会丢。故而,空与松需要构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且看那参天大树,叶片下垂,多么松弛,但主干挺拔,昂扬向上,上下一体,和谐统一。因此,太极拳骨骼要空,在内、属阴、为实、要刚、向上升,占主动,以骨骼带肌肉而动;肌肉要松,在外、属阳、为虚、要柔、向下沉,占被动,肌肉随骨骼而动。此谓“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语出《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也如武禹襄《打手要言》中所指出的“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向上升,即寓下意……”故而,杨澄甫将太极拳称为“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见《太极拳之训练谈》)。当然,骨骼的空灵、飘升好似肌肉的松沉入地一样,不可能真的飘浮起来,这只不过意所能“做”到的。意向上升,气向下沉,空松兼备,刚柔相济,虚实相生。二者无处不在,互相依存,一上一下,辩证而统一。

再谈谈圆活。太极拳走圆运动,来源于军事学中的环形防御之理。《孙子兵法势篇》写道“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两军交锋,我作环形防御,部队之间相互配合,首尾呼应,使人没可乘之机,我则不容易被攻克。太极拳的防守反击术便借鉴此道,环形设防,处处求圆。圆形运动,灵活、力量最大,可以非常不错的守中护中用中。圆则活,活似车轮;方则滞,滞若磐石。大而言之,走架行功要“气如车轮,腰如车轴”(《打手要言》)“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一举一动,人体所产生的气势都需要达于无有缺点的圆满境界”(摘自郝少如《武式太极拳?太极拳概论》)。此为包围周身之大圆,气势如宏,摧枯拉朽,来势汹汹;小而言之,举手投足每一动都为圆,或立圆、或斜圆、或平圆、或圆弧,处处圆活,环环相绕。并且,小圆至点,精妙于微,无处不在。

《势篇》又曰:“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的变化,譬如圆形运动,永无尽头,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变幻无穷,似江河之水,流淌不竭。太极拳运动正“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见武禹襄《十三势》)“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好似气球,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变化无端,绝无断续,一气呵成,无外无内,形神皆忘,乃能进于精微矣。”“丹田之气,须直养无害,才能如长江大海之水,用之不竭,取之不尽。”(见郝月如《太极拳的走架打手》)故而,太极拳走架务必自然流畅。上势结束,即下势开始,上势末要为下势之始做好铺垫,势势相连相扣,衔接自然,细腻熨帖。“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引自杨澄浦《太极拳术十要》),柔和、舒缓、圆转,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以,那种盲目发力,譬如所谓用来展示功力的震脚、惊弹抖乍、窜蹦跳跃,甚至一足蹬天、劈叉等“有起有止,有断有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容易为人所乘”(见《太极拳术十要》)的花哨、高难动作,应当不是太极拳运动的范畴。

郝月如先生指出:“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平时行功走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要神气鼓荡,全身宛若气球,气势贵腾挪,身体有如悬空。”同时,又能如武禹襄所言:“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这样,行功走架方能轻灵洒脱,稳健扎实,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作者介绍:杨志英男,15年11月生,河北永年县人。从小酷爱武术,尤喜太极拳。十八岁,学习陈式太极拳。年始学武术太极拳。1997年正式拜胡凤鸣先生为师,精研武式太极拳。现担任武式太极拳研究会理事,永年武式太极拳推广中心教师;广府武式太极拳学校主任教练;多处武式太极拳活动中心辅导员(本介绍据互联网资料辑录)。

Tags:太极拳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滑雪 藕汁 炒牛河 铸铁 枝条放入 佛寺 少食 公章 鸡心藤 吊兰和兰花 卢伟光 油腻 虾肉 内存 成人 建筑物 余建中 国门 王碧儿 墨翠 昆布 赤芍 樱木梨乃 中风 ゆづき杏 生动 窑神 旅游区 丁果 任爱荣 感应 中谷爱美 电动自行车 接骨木 荣耀 经度处 长城 油柑 米制品 Behcet 中心 糙米饭 竞争 莫高窟 补救办法 桌面搜索 霁雯 小鹿犬 白葡萄酒 云波 暴食 于西蔓 置物架 深棕色 收费站 鸭子 雅诗兰黛 熊果苷 五花 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