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健康 >

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效果-顾树屏

www.yingfupt.com 2024-02-19 19:48 健康

我在十八岁(1942年)拜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傅钟文、傅钟元两个兄弟学拳、刀、剑、推手、白腊杆等。老师晨练时,必先练些单式和单发劲。经过我几十年教拳中的经验举例:有些学生急功近利,一年半载,拳、刀、剑等均能手舞足蹈,看起来练得不差,其实没根,是浮的,是外形美。有些学生,不求速进,则求稳健。先

练单式动作,随后连接套路,相比之下,后者功夫扎实有根底。

太极拳单练式便于初练者、坐办公室职员,或场地狭小,或空闲时间短。它的优点:不占地,仅需一米左右,阳台草坪均可练,不固定时间,有空就可练。属定式动作,训练依据我们的安排可练一遍,或每式练10遍均可。练拳有规律,要去学会它、运用它,第一杨公澄甫的“十要”要学会。初练时,应该注意以下各点:

(1)应该注意三球(颈下夹一球、腋下夹一球、肘内夹一球),假如颈球瘪了,头就前俯,头后仰,球会掉落。腋下一球,夹瘪了臂与肋太贴近,球掉落,有抬肩抬肘现象。肘内之球,压扁了肘出棱角,肘球落下了,臂就太直。

(2)三球并走,腹球与两眼球并转,腹球转动,两眼球跟随。

(3)三圈并走:腰圈、肩圈、胯圈,同时一同转。腰圈带动肩圈、胯圈。

(4)三开:意开,胸开,裆开。

(5)三合:意合,胸合,裆合。

(6)三沉:沉肩,沉胯,沉膝。

(7)三点并翘:尾闾骨和左右环跳穴,同时下沉上翘,不然易产生前俯后突。

(8)三吸:练拳收势,百会穴、劳宫穴、涌泉穴,三气收纳归丹田。

练拳要懂阴阳、虚实、开合、呼吸、刚柔,明拳理。

《周易》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变八八六十四卦。

道家的学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拳理:意不动,形不动,内不动,外不动,腹球不动,手不动。腹球是什么?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无形无踪。以上动作贯穿于单练拳架中。

第一式:太极起势

思想集中,舍弃杂念。第一在静止状况,等于在无极阶段。意念欲动,形跟随。内已动,外亦动(等于火车头与车厢之关系)。腹球动,手就动,要擅长腹球平衡,同时要擅长恢复腹球平衡。不会腹球平衡和恢复腹球平衡,打出来的拳架子是僵架子。

动作:全身放松,两肩松沉,带动肘腕下沉。另一动作同时进行,沉肩、沉胯、沉膝。从肩阔3/4处下沉与胯骨膝骨外侧垂直。不是肩端下沉。此时两手挨近两腿外侧,开始腹球平衡(见腹球图1)。道称为一,随后“恢复腹球平衡”(见腹球图2)。带动两手上举,靠尾闾骨和左右环跳穴上翘,与肩平,做到两肩平、两胯平、双眼平视,道称一生二。随后腹球垂直下沉带动沉肩、沉胯、沉膝,两手徐徐下沉至腹前,高低在脐部,手捧一球道称二生三,三生万物,无穷无尽。重点练:

以心行气,务令顺着,以气云身,务令沉着。必须要贯穿于拳架之中。

第二式:左右转腰,马蹬步,二肩平,二胯平

膝不过脚尖,低于脚跟,眼神随腰转,顾及前方兼顾双手,肩圈、腰圈、胯圈,三圈并走,含胸拔背,虚灵顶劲,等于农民磨盘,下盘不动,上盘左右转动,靠腹球(图3、4)。左右手手心朝下,沉肩坠肘坐腕,右手指向东南,左手指向西南,宛若抱球形,左右手臂撑开撑圆。肘不出棱角,腋容一小皮球,两胳膊遥远相系。右手右转时上臂为阳,属虚,臂外侧为阳,属虚。臂内侧和臂下面为阴,属实。亦等于讲:右手为虚,左手为实,左右手分清虚实,阴阳每时每刻分秒在变动,呼吸方面,右手转动为吸属开,属化劲,左手为呼属发劲。反之动作与前相同。在上盘转动中严格分清两手虚实,需要在磨边缘滚动。重点练:转腰、活腰。

第三式:上下对拉拔长

练的宛若童年年代玩的无锡泥娃娃,中间一拉一缩。拳经云“身形腰顶岂可无”,如白鹤亮翅、高探马等动作,对腰部都有对拉拔长的需要。

动作一,身体立身中正,两脚分开与两肩平,膝与脚尖对准,两手心合抱腹前,左手在下手心朝上,右手在上手心朝下。启动时左手心日渐翻朝下,在脐下胯前,右手心日渐翻朝上落在头顶上离百会穴10公分,意念上托天,下按地,右手上升时右肩还有下沉感,不可以抬肩,维持两肩平衡,不可以左右倾斜。要意念放松颈椎,顺气贯顶,随后右手心日渐翻朝下,恢复原状,一个往来属一式。

左手心日渐翻朝上,重点练对拉拔长,为练传统杨式太极拳打下基础。

第四式:前按

参考腹球(图1)。两手平举手,两手日渐向后,两胯根内收,带动两手后撤。以沉肩、沉胯、沉膝、松胯、塌腰为蓄劲。是吸气为“开”,做到意开、胸开、裆开。要害脊背要撑开撑圆含胸拔背。做到两肩平、两胯平,尾椎骨低于脚跟,这才能充满腹球内气。随后不停地做腹球(图2),继续做沉肩、沉胯、沉膝,内气由腿外侧通过涌泉穴由腿内侧向上至会阴、要害、脊背贯于两手手指。要扣裆拧腰,不扣则浮,两手前按定式时不前俯。手指低于脚尖,两手大拇指以

三指阔为适度,右手掌向左前方,左手掌向右前方,此时腹球恢复平衡。呼气为合为发劲,此呼吸属先天呼吸法。一呼一吸,一收一发,全靠意动形动、内动外动、腹球动手工。做到合中有开、开中有合。此式容易有或前俯的问题,缺少前进中有中定的意识。纠正办法,将尾闾骨会同左右环跳穴三点,先下沉后向前翘,即能解决,靠的是腹球(图2)。依据陈微明先生手抄本讲:按先天呼吸法吸为开,呼为合,后天呼吸法吸为合,呼为开。依据本人练拳60余年的领会:在练拳初阶段,当然练的是后天呼吸法,在无声无息中自然而然转为先天呼吸法。不要强求,以免练伤内气。

重点练:由“后天呼吸法”转为“先天呼吸法”。

第五式:左右倒撵猴

动作如马蹬步,身体微蹲,两胯平,两肩平,只动腰、手,不动脚。做好定式动作。右手在上沉肩坠肘坐腕,手指侧掌坐腕向东北,手心向下。左手在下,手心向上手指侧掌向东南,右手臂上面是阳属虚,右下臂下面是阴属实。左手向后向左侧方向弧形内抽,此时手心是阳为虚,手背是阴为实。右手前按手背是阳为虚,手

心是阴为实。靠左右虚实变化,即阴阳变化,右手弧形内抽,左手前按,办法同样。靠腹球(图3,4)活动。

重点练:练腰左右转动,练胯左右松沉。

第六式:提手上式

定式动作如下:左脚坐实右脚为虚,膝微曲脚尖微翘,脚跟着地。左手沉肩坠肘坐腕,手心微侧朝下,指尖向西南,手腕在右手肘内部位,右手沉肩坠肘坐腕,指尖微向东南,含胸拔背,虚灵顶颈,目视前方。第一腹球(图1),意念在右手,靠沉肩、沉胯、沉膝,带动左右手向后向下,使胸后背松沉,继续做沉肩、沉胯、沉膝,恢复腹球(图2)。拳经云:“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如何领会值得研究探讨。本人觉得,只从字眼上去动,是不会动的,需要在起动前要做沉肩、沉胯、沉膝,动作,而且要兼做小腿外蚨作,使脚跟入地生根,自然产生反弹力,经涌泉穴由腿内侧上升至会阴、要害、脊背,通向两手。动作二意念在左手,两手向前按,此时恢复腹球(图2)。左脚输送内气使腹球饱满。好比打气筒气足胎饱,如再打下去汽车轮胎必要爆炸,但太极拳是不会的,它有两手使内气输出,腹内气一直维持平衡。

重点练: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第七式:左右揽雀尾

颍蛭八法之首太极拳盘架子及推手,无一离开蚓,蛭向外向上之动作。蛴谢有打,变化莫测。先做虻脑け付作,中正不偏,重心在中,左腿实,右腿虚,沉肩坠肘坐腕,右手在前,手心向内,手掌背向外微侧一分,腕部放松,不凹不凸使气血通顺,右肘不外扬,不出棱角,肘部略舒张,使内气撑圆,手劳宫穴低于中心线。左手沉肩坠肘坐腕,掌心向前,指尖微向西北,手掌根低于右手掌,相距15公分,含胸拔背、虚灵顶颈。此时做左蹬右弓步,由左实腿日渐变虚腿,右虚腿日渐变实腿,方法有三沉(沉肩、沉胯、沉膝及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运用腹球(图1、2)。前后脚要分虚实,左右腿部也要分清虚实。左腿外侧和左腿上面是阳”为“虚”,左内侧和腿下面是“阴”为“实”。此时右腿弓步时,腿上面和外侧是“阳”,为“虚”,腱下面和内侧是“阴”为“实”。前弓腿变“变”时,胯步要松沉,叫“实中有虚”,后蹬腿变虚腿时,胯步要实叫“虚中有实”,等于“太极图”中的阳鱼中有阴点、阴鱼中有阳点。在右手前蚴保不能超越边缘线,不可太过,不可不及。

捋:捋为蚓⒎捶较蛑劲,亦可说仍为蚓⒁病2还蚓⑼上向圈外,搌劲往下而向圈边缘。在蚴阶变为捋式时使右手腕向右微滚动,使手心翻向外,坐腕侧掌。指尖向西南,成实手。腹球微向后,再向左,带动双手左捋,左掌心向里,手背微侧一分,成虚手。两膊相系,右手沉肩坠肘坐腕。左手撑开撑圆,肘不出棱角,要松胯活腰,左胯松沉坐实,带动双手左搌时切莫直接左捋。如左手掌心翻朝下,变为“采劲”,右手贴住对手肘关节变为“挫劲”。

挤:挤为补足蚓⒉还恢劲,多用于双手,使双手之劲交叉聚于焦点,含蛭挤。由搌转为挤式时,第一将腹球微向右转再向正前方,带中手心翻朝里,左手掌腕部合于右手脉门,左腿由实腿变为虚腿,成右弓步,右实左虚,要沉肩张肘,撑开撑圆,前挤中要扣裆拧腰,不扣则散,要害后撑,做到二肩平,二胯平,预防身体前倾。尾闾骨和左右环跳穴微向下向前翘,使中正不偏,定式时一瞬时间做好“中定”动作,视正前方,正好腹球恢复平衡。

按:按为听劲之用,有似按兵不动之势,以听取他们之变化,其劲系下蚓,为沉字之功用,使他们之根牵动浮起,若按而前进,则为蚓,按向左右则为捋劲,按而合之则为挤劲。由挤式转为按式时,第一腹球平衡,参照腹球(图1),由右胯根内收带动双手向后下弧形后撤,要塌腰合裆为蓄劲,做好两肩平,两胯平,低于脚跟,要三沉(沉肩、沉胯、沉膝),为吸气,为“开”,要做好意开、胸开、裆开。要领会开中有合。两手前按时要三沉(沉肩、沉胯、沉膝),要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太极拳有肯定规律,要熟练它、学会它。恢复腹球平衡,参照腹球(图2)。为呼气,为合,要意合胸合裆合,要领会开中有合。完成右弓步前按的双手时肘不外扬、不出棱角,沉肩沉肘,两手心似抱一圆球,手掌心低于边缘,不前俯,中正不偏,不翘,中定时还是目视正前方。

重点练:轻灵活泼虚实走,如圆似方意绵绵。四肢随腰内外合,处处圆满任自然。

第八式:左右云手

左右要分虚实,如右云手时,向右划弧形时是“阳”,为“虚手”,手心向里,“虚中有化”,“化中有棚”,大拇指靠拢食指,中指带动四指,松沉肩、肘,圆弧形向右向下圆弧形转动,内气由指、腕、肘、肩,进脊背,通向左手由肩、肘、腕、指。左手是“阴”,为“实手”,大拇指与食指要撑开撑圆,坐腕掌心向下指尖微向西南,左右手在运转中分清虚实。两足分虚实,右手虚,右脚为实,左手实,左脚为虚。如跷跷板运动,右脚实时,要松胯下沉,左脚提膝脚尖向下活动踝关节,这是两足的分清虚实。前胸是“阳”为“虚”,背是“阴”为“实”,这是前后的分清虚实。伴随腹球(3―4图)左右转动,肩平、胯平、目视前方关着双手。左云手时,方向相作一样。

重点练:处处有虚实,上下左右前后分虚实。

第九式:左右野马分鬃

预备式:左腿沉肩沉胯为“实腿”,右腿脚尖点地为“虚腿”。左手在上手心向下指尖朝右,右手在下,手心向上,手指朝左,宛若抱球形,腹球先向右微向后平面圆转,前弓后蹬成右弓步,右手弧形向右“例”,“例中有棚”手心向左,手掌外侧一分,手指向前微向西,成“虚手”,“沉肩张肘”,腕部不弯不凸,高低在对手肋部,左手沉肩下弧形向左,落在左胯前坐腕,用“采”,带有“沉劲”,成“实手”。做好“意开”、“胸开”、“裆开”,及“左顾、右盼、中定”。眼视平视正前方,“真气贯于眼神”。左野马分鬃动作一样。

重点练:中定贯神。

第十式:玉女穿梭

太极拳是四正四隅法,玉女穿梭是四隅动作。由单鞭左脚实腿内扣转向西南穿梭时,两肩松沉,两手内合,要沉与合一致,腹球向西北转动,带动右脚向西北后撤45‘,坐实右腿面向西南,右手心翻朝上,左手心向下,沉于胸前低于中心线,在右手腕底下,在右胯根内收,带动右手沉肩坠肘坐腕,左手张肘舒腕,内气圆满运转,左手臂外旋日渐向前向上手心翻朝外。右手心旋腕沉肩坠肘,还要沉肩、沉胯、沉膝,小腿外,要意念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使手心向前按,学会规律,前进之手必有后撑,左手高于额,要有视线空隙,腕低于中心,成左弓步,要两肩平,两胯平。右手向右转时为“虚手”,左手翻朝上时,左手为“虚手”,右手为“实手”。

重点练:连贯、圆活、平稳。

第十一式:左右金鸡

立身中正,两脚分开与肩阔,左脚外撇15’,运用腹球内功,左肩“三沉”

带动左胯下沉,直中有蓄,提右腿右膝,腿平脚尖向下,左手坐腕于胯前,右手由右腰旁圆弧形上提,肘膝相对,沉肩坠肘坐腕,指尖低于眉毛,成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左手为“虚”,右手为“实”。不耸肩,要两肩平,右肘部要有内气膨胀感,不是朝外,而是撑开撑圆,目视前方。

重点练:手足分清虚实,拔腰。

第十二式:左右蹬脚

姿势,立身中正,左脚外撇15*,要“三沉”,松左胯,左右手合抱于胸前,要“三合”,提右腿蹬右脚跟,脚尖后翘,两手分开时要“三开”,意开胸开裆开,右手与右脚要方向一致,左右手要沉肩坠肘坐腕,要撑开撑圆成一个大圆球,腰胯要撑圆,要两肩平,目视右手前方。

重点练:“开”、“合”,身正。

第十三式:左右双峰贯耳

先师傅钟文老师常讲:在练拳时应该注意“如意胳膊箩筐腿”。“如意胳膊”指的是两手臂,练拳时两臂无论“伸展”或“缩短”,或“左右运转、上下运转”,“伸而不直”,“缩而不弯”,微有含蓄,两臂宛若古时候当官上朝时手托的朝板。“箩筐”农家都有,是盛放农作物用的竹制箩筐,上圆下方,古人应用于拳术之中,值得探讨。

举例1、“双峰贯耳”,从右蹬脚转“双峰贯耳”。先做沉肩坠肘,左脚内扣45‘,双手随转各自左右弧形移至胸前,随移伴随曲肘和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面上方,两肘下坠,两臂成弧形,此时两臂做好“如意胳膊”,不适合太直。太直了,如对手向你双肘截击,必然自打耳光。不可以肘弯,及肘不外扬,假如肘弯了,腹球自瘪,必出棱角,均不可取。在此运动中,运用腹球(5图)同时运用“三沉”。腹球平衡,使两手弧形下沉后撤。“左腿为实”,右腿提膝“为虚”。脚尖下垂(活动踝关节),两手下沉于右膝左右(俗称武松脱铐),继做“三沉’,输送右腿,此时做腹球(6图)恢复平衡,两手弧形日渐变拳运至东南正前方,两拳稍高于头,两虎口相对,两拳距离20公分,两肘不可以外扬,两拳不可以握得太紧,又不难松懈,大拇指握中指,成右弓步。此时要两肩平,两胯平,不可以前俯,不可以凸,不可以后仰,眼视正前方。

要做好“双峰贯耳”,上肢靠“三合”(意合、胸合、裆合),下肢靠“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通过“内气”将箩筐腿撑开撑圆(要自然不需要拙力),达到劲贯双拳。箩筐腿有哪些用途是重要,假如没箩筐腿的帮助用途,诚恐难能如愿,达不到此境界。

箩筐腿有哪些用途与部位,它是整套拳路中不可或缺的活动部位。如做“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第一要做“三沉”(沉肩、沉胯、沉膝),从腿外侧下沉,要外棚(裆能自圆,不然产生尖裆),左腿经过三沉后如树根人地,有一股反弹力通过“涌泉穴”至腿内侧上升,经过踝、膝、裆、会阴、要害、脊背至双手,中间经过裆、胯、臀、腰部位时,裆部由小腿外棚劲撑开,其他部位放松,要害后撑,由“内气撑开、撑圆”,辅助腿劲贯顶。裆、胯、臀、腰要相互呼应,互相贯注。凡后蹬之腿亦要微曲,不可以挺直,留有回旋空间,这属箩筐腿。训练太极拳,有人觉得难学,高不可攀,其实它有肯定规律,设法找到规律,顺着规律去练,必能提升兴趣。太极拳纵横交叉,错综复杂交织在一块。腹球运用可以随性。进一言,要“静思悟拳”。

重点练:轻灵、圆活。

第十四式:左右打虎式

动作1、右脚下落,左腿日渐下蹲,左掌自左而前向右弧形平移,随移伴随臂外旋使掌心日渐翻朝里;右掌同时微下移,随移伴随臂外旋使掌心日渐朝里;眼神关顾右掌。

动作2、右脚落于左脚旁,两脚相距脚尖之间15公分,脚跟之间20公分,先以脚尖着地,伴随重心日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左脚随即提起(脚跟先离地);两掌随重心移于右腿向右继续下移,左掌经右肱前,随移伴随左臂继续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

动作3、左脚向左后(西,稍偏北)斜方迈步,先以脚跟着地,伴随重心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同时左转。随朝重心左移和转体,左掌自右肱前而下向左经左膝前向左(变拳)而上划弧,停于左额前上方,当左掌变拳自左而上划弧时,左臂内旋使拳心日渐翻朝外;右掌变拳,随转体自右向前向左屈肘横臂置于胸前,拳心朝里,拳眼上下相对。眼先关左拳,当左拳将至左额前上时,即向前平视。要做到两肩平、两胯平,弧形走得圆,不出棱角,上下肢要相随一致,两臂成弧形,圆满灵活而有曲蓄。要“三合”,靠腹球(?―8图完成)。

重点练:“转腰合劲”。

第十五式:左右下势

由单鞭转下势,先将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日渐移向右腿,运用腹球(1图)右腿屈膝下蹲,成左仆步,膝与脚尖垂直,同时左掌随重心后移屈肘弧形里收下移,经胸前而下,由左腿里侧前穿。运用腹球(2图)眼神关及左掌。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须随重心后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如此才能节节贯串带动左掌里收下移。左掌由里收下移到前穿要圆活,掌指朝前(东),掌心朝南,左脚掌朝东不内扣,如内扣动作,不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做下势时,不前俯,不低头,不突出,不挺胸,维持上体正直。成左仆步时,左膝微曲,左腿不可用力挺直.

重点练:中正下沉。

第十六式:摆莲腿

以右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时,要借左脚略踩地,左腿向后摆和转体之势,才能转得圆活。在转体时,不可摇晃,要立身中正,但腰部不可因此挺硬,仍要放松。左脚落地时,要日渐下蹲,形成右虚步的过程,然后伴随腰部自左向右转和右脚自左向右上摆而日渐起立,但也不可挺直。右腿摆莲是横劲,要用转腰来带动右腿外摆。因为右腿外摆是横劲,又要由腰来带动,因此右腿最好不超出肩部,同时右腿不要挺直,要微曲。假如腿部伸直和脚的高度超出肩部,则必然胯部力量用得多,而腰部力量用得少;反之,腰部微曲,脚的高度低于肩部,就能充分运用腰部力量,达到横劲的需要,并且所发到右脚背的劲力也更大。

重点练:360‘转动要匀。

第十七式:弯弓射虎

左腿日渐下蹲,身体继续左转,右脚下落于原地(仍为东南斜方),先以脚跟着地,伴随重心日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同时两掌随转体向左平摆,右臂伴随外旋掌心翻朝上。眼神关顾两掌左移。身体日渐右转,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两掌随转体自左而下经腹前右绕变拳,继续向右弧形上绕;右手随绕伴随臂内旋使右拳心日渐翻朝外,经右耳(此时身体由右向左转)向左前斜方打出,高与额平,置于右额前,臂呈弧形,左手随绕伴随臂内旋使掌心日渐朝下,向上经胸前(此时身体由右向左转)向左前方打出,高与胸平,眼先关顾两手向右上绕,当身体左转,两拳向左前将要打出时,转向左前斜方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拳打出。左拳前出时,要右胯下沉,下沉后拉,形成前后对拉拔长劲。

重点练:前后对拉劲。

第十八式:斜飞式

练时要轻松愉快,专练单发劲,靠“三合”、“三开”,靠腹球运转。做到右手为“例”,左手为“臬”,左臂在两掌合抱时须有“棚”意。右掌向右上方例”出时,“劲要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埒”去,身、手、步要协调一致,说到俱到,不先不后,不要单以右手埒出,丢开其他部分不管,就达不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和劲路上的需要。例出时右臂要微曲。因为右腿迈步时较难学会,所以还应该注意速度上的均匀防止产生停顿的现象。

重点练:单发劲。

第十九式:精气神

精、气、神、血、脉、津、液的来源和功能。

精气神,血脉津液,是保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气又是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它们虽各有不同之点,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与脏腑、经络有着相互依存,相互用途,和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所以是脏腑内容的要紧组成部分。

什么叫精呢?男女之精媾合后,结成一个新的形体(胚胎),这形成新形体以前的物质,叫做精。什么叫气呢?上焦进行用途,将饮食五谷精华,散布到全身,以湿润皮肤,润泽发毛,仿佛雾露弥漫灌溉草木一样,这叫气。什么叫津呢?皮肤腠理宣散发泄,微微渗润而出汗液,叫做津。什么叫液呢?水谷人胃生化的精微之气充满全身,浓稠滑腻部分,渗注于骨和关节里,濡润骨节,能使骨节曲

伸灵活,渗润到脑髓里去,能补益脑髓,渗布于皮肤,能使皮肤润泽,这就叫做液。什么叫血呢?中焦同意饮食水谷吸取其中的精汁,经过气化用途,将它变化成为赤色液体,这就叫做血。什么叫脉呢?像堤防一样,约束着营气血液,循着肯定的通道运行,使其不能忘形,这就是脉。什么叫神呢?血、气、精、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为有形的阴质,气为生命的动力,“神”指精神意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用途,不可离别的。“精为神之宅”,有精则有神,“精血又为气之母”,“气为精之用”,而神又是生命活动最高主宰。

练太极拳时如何练精、气、神。

1.内家拳不外“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种境界。若能练精化气,则体魄坚刚,外力不入,若能练气化神,则飞腾变化,意动形随,若能练神还虚,则人我两忘,形神俱选至此境界,虽不可以粘而亦能制人矣。

2.太极拳之开合,鼓、呼吸、进退、即练其气于周身,使其能由“体觉”、“筋觉”、“触觉”,以敏其神也。或谓太极拳十三势行动心解。内经有云: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若无力,无气者纯刚。乍视之气为无用,知该节之所谓气者,乃人身“呆滞气”、“浮躁之气”,或发怒时之“暴气”。此种滞气、浮气、暴气,在发时,双足虚浮,重心必失,故谓无力。太极拳所谓之气,乃丹田之气,此种气清而平,能平而和,则通畅无阻,故与滞浮暴气绝不相同。拳经论气者甚多,如: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运势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又:意气换得灵,便有圆活之趣。又: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又:气以直养而无害。又心如令,气为旗。又:腹内松净气敛入骨。又:气动往来气贴背。又:气遍身躯不少滞。又:腹内松净气腾然。又:意气君来骨肉情,皆言气之要紧,全在学者能否分辨其清平与滞浮暴耳。故清平可贵,滞浮暴不可有也。

3.太极拳之呼吸,随体式之开合,“吸为开”、“呼为合”。呼则自然提得起,亦孥得人起,呼则沉得下,亦放得出人。吸本为人气而反为提,呼本为出气,而反为沉,盖太极呼吸之升沉,实为先天羔之。初练太极拳,气之呼吸:专尚鼻而不尚口,与普通鼻吸口呼者不同。艺高者胸腹中之气(源于中焦),可分为上下层气(谓称先天后天之气),呼时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降人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人,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逼上,此种境界俗称气通,凡训练正宗杨式太极拳术相当程度时均能达之。初习者不必过分以求免妨碍拳式姿势,只求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周身舒适而已,不然屏压抑制勉强使气沉丹田,必然易人歧途,以致发生痔疝等病,反而有害。

4.起名字太极究为什么意

太极本一圆形,为阴阳浑合之一体,太极处处求圆满,分阴阳虚实,故以为名。然此形容其外之体用也。不知人体中间一穴,为立命之处,名为大中极,大者太也,此穴即为人体之太极中点,“立炉安鼎一‘坎离”即在此处。太极运转先天之,凝神入气穴,不久则丹田生焉,故太极能通小周天之气,较之其他练法来得快一点。

5.前辈练拳最高境界

练拳致柔,务先专气,专气以止至善之地者,丹田也,气能沉于丹田,即易经所谓“水火相济”,相交即坎离也。离心火,炎上,坎肾水,润下,背道向驰性各刚强,与柔弱正复相反,人之腹中水独多,在十分之七,火二也,君相而已,易经后天卦,离为君火,即心火,为实火也。内经,要害火,即相火,为虚火也.因君相二火之煽拂,无一处非火之所不可以到。火盛则病,国医所谓某处有火,西医所谓某处发炎。可见火虽散于周身,亦不减水之力之聚也。如身缺少水分,则便干枯,缺少火了,则消化不好的,水火既不可缺又不可过于刚强。专气致柔,即气沉丹田与心相守之法,丹田者。丹鼋也,心在鼋中,水在上,是以水火相济也。

6.练拳浅识

练“立炉安鼎”、“水火相济”、“阴阳平衡”尚无非常透彻的好老师指导,那样运用“静思悟拳”的办法,默默地弄懂它,训练它,逐步逐步地学会它,达到练太极拳的目的。第1、塑身养性,健康长寿。第2、继承祖国古老文化并发扬光大。

办法:先练,舌抵上颚,自生,源源不断咽人丹田,假设丹田处有一个非常薄的锅炉,水在锅中,火在锅底下,先咽5次或7次于锅中,锅中有水,即点锅下之火燃烧,锅内才有蒸汽沸腾,源源不断,蒸汽上升,又变成,持久地上下往来,这属“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血、气、精、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亦是有形的阴质,气为生命活动的根本,亦是有形的阴质,气为生命的动力,“神”,是“精神意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用途不可离别的,精为神之宅,有精则有神,精血又为神之母,气为精之用,而神又是生命活动最高主宰。“精足”,“气足”,“神足”,做工作就不觉乏力,精神饱满有劲头。笔者曾测验练拳一套,有125次咽人丹田(锅炉中),使离心火燃烧沸腾蒸汽上升,发现口中甘露玉液津津有甜味,那时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其乐无穷,乐在其中。笔者年高79岁,练拳61年,无慢,身心健康,40年未感冒,劳保医费2001年尚余448元,健康来源,感谢太极拳,赐给我健康长寿快乐。但愿天下人都来学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单练十九式名字要素

(1)起势:重点练,以心行气务令顺着,以运势身务令沉着。

(2)左右转腰:转腰、活腰、松腰。

(3)上下对拉拔长:为练好传统杨式太极拳建筑基础。

(4)前按:由后天呼吸法转为先天呼吸法。

(5)左右倒撵猴:练腰左右转动、练胯左右松沉。

(6)提手上势: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7)左右揽雀尾:轻灵活泼虚实走,是圆似方意绵绵,四肢随腰内外合,处处圆满任自然。

(8)左右云手:处处分虚实,上下、左右、前后,虚实分。

(9)左右野马分鬃:中定贯神。

(10)玉女穿梭:连贯,圆活平稳。

(11)左右金鸡:手脚分虚实,拔腰。

(12)左右蹬脚:开、合、身正。

(13)左右双峰贯耳:轻灵圆活。

(14)左右打虎式:转腰含劲。

(15)左右下势:中正下沉。

(16)摆莲腿:360‘转动要匀。

(17)弯弓射虎:左拳向前,右胯下沉后拉,前后对拉劲。

(18)斜飞式:单发劲。

(19)精气神:如何练法。

Tags:太极拳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长宽 变绿 紫玄月 荆棘 刘镇华 千金方 万芳园 铁质 糙米饭 南豆腐 园区 蔓菁 眼袋 柳州市 埃及 马拉 贵州省 追星 龟壳 兔狲能养吗 香草 野蔷薇 丁嘉芬 大寒节 林分 木龙年 阳朔县 北原涼子 培根 网点 专业技术人员 形容 离线 交投 护发素 硫酸亚铁 食量 腿部 铝粉 吃法 烤箱 紫砂壶 者不宜 垫膜 鼓膜 确立 停车场 表示 王稼军 东方中科 花瓶 霍乱病死率 考试科目 万江桥 症患 淡定 小时 钓点 乐淘淘 钓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