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健康 >

意念对于不少人来讲,是一个玄妙的词语。然而,从科学层面来讲,这确是人类最后认识自己,需要要有所认识的。说:意识、意念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科学世界》杂志就对国内外最新的有关意识的研究成就做了主题报导,总的主题就是《意念,无形亦有形》。除此之外,《四大名捕》中的无情(刘亦菲饰演),用意念控制轮椅行走,用意念调动、控制暗器的运行,这并不完全是幻想。2012年5月,香港已经证实,香港中文大学研制出一个“脑机接口”系统,可以使脑电波转换成繁体中文字。而在德国,科学家已经能成功地把脑电波转换成信号,控制汽车的行动路线。或许不久的以后,更多科学研究成就,会证明中国太极拳所讲究的意念、意识活动等等,是多么的正确和超前啊。所以,必须要好好地修炼太极拳,把这个神意为主宰的功夫练出来。杨式太极拳开创者杨露禅被誉为“杨无敌”。他说,有三种人打不了,即木头人、铁人、石头人,余者不在话下。为何他要如此说呢,并非他自大狂妄,不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古训。凡是普通人,争强好胜之人,都有杂念、妄念、好胜心,而这类人的意念总是不纯,没力量。因此,用太极拳的有意若无意的意在“气、意”囊括气的功夫,可以战胜之。这话的真意,其实还是太极拳的意念功夫,带动气,催动形体产生有哪些用途。那样,太极拳的意念活动同普通人的意念活动,到底的不同之处呢?普通人的意念是凌乱不堪的,跟功夫修持没关系;而太极拳的意念活动则是主动的、灵明的、专一心念的、有力量的,可以调动内外之气,和形体产生互动变化的。可以说,假如没了意念的功夫,则太极拳同其他以力、以动作姿势、以方法为主的西化体育或者武术拳种就没什么不同了。正是由于意念主动性,融入拳架、拳功、拳道上,太极拳才别开生面,叫人尊严和伟大,体现出一种修为。清代养生著作《唱道真言》对意念在整个功夫修炼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作了如下描述:“泛意,非意也。游思妄想也。意者,的的确确,从心所发。意发而心复空,故又曰有意若无意,意之为用大矣哉。初时阳生,意也。既生之后,采取元阳,意也。既采之后,交会神房,意也。既会之后,送入黄庭,意也。意之为用大矣哉。不特此也,阳神之出,意也。既出之后,凭虚御风,意也。游乎帝乡,返乎神室,意也。”既然如此要紧,大家就需要深入地认识意念。那样,意念运用于太极拳,有哪些样的特征呢?
1、以理作意 意在形先第一,要了解太极拳架的来源,是古圣先贤“道法自然”、“象形取意”而创造的身心修养智慧,是把大自然的物象,内化成借假修真的修炼模式,从而抵达优化生命的目的。明了这个道理,大家可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个有,就是把日月星辰、大地山河、风雨雷电、龙马龟蛇、虎熊鹿兔、雀雁鹰鹤、鸡犬鸭鹅、树木花草、漩涡海螺等大自然的事物,内化成拳架内涵,日久天长,则自然拥有了内外混化的太极功夫――大自然处处有龙象,时时在说法。太极拳为何讲究意在先,由于只有达成了这个先,才是内动――内里的运动,方可濡养身体这个有。为了达成意在形先,需要先练内功太极拳。这样,才能培养习惯。初学内功太极拳,不可以仅仅去学招式招法,就算学得慢,也要先学会意的规律和法则,学会之,就能以理作意了,在将来,则会日日精进,反而能事半功倍地获得太极拳的效益。老前辈讲:太极拳的招式,是描绘意的。因此,自我评析太极拳打得怎么样,重要的重要,是要做到动作招式由意念引领而出,引领而产生变化的。
2、意念造型 气催姿势因为意之本体为神,而神的特质“阴阳不测”,因此,只有“炼神导气”,返观自性,方可“阶及神明”,登堂入奥。那样,既然“神”不好揣度和不好把握之,入手的功夫就只能是“意”了,意调济神和气。所以,以意之修炼,至为要紧。意到气到,气到养神。神有气的养育,则灵明。因为意无形无相,虚无渺茫,不好理解。所以,老前辈慈悲为怀,创造了全世界与众不同的“意念造型”――仿效大自然的事物,制造出相应的形象思维,带动气产生律动,催动形体运动。那样,假如达成之,依据所学太极拳的每招每式之名字,做意念想象,通过意念活动,制造出具体的物象来,譬如“揽雀尾”、“白鹤亮翅”、“白蛇吐信”、“小七星捶”、“抱虎归山”等等,需要特不要说明的是,在大家所传授的内功太极拳中,传闻前辈已经于细微处,编出这个意之运用的法则了,这个法则,就是内功心法――意念造型的实质,就是由心生出的办法。除此之外,意念制造出这类物象,跟本处,不在其外在的形象,而是物象的特点、本性。古人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而练太极拳更要在拳外,拳外怎么样下工夫,悟大自然之事物的理,归拢其性,表达其意,如是揣摩,则势必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太极拳的真意。意念造型,决定着动作姿势、招法技艺的生发、生机、充实等内功修为。气,是内外之气的混融,怎么样混融,需要意到。意到,则气之混融运动,会催发出动作姿势;意念造型不同,则动作姿势也不同。
3、意发即空 空而不空杨式内功太极拳大伙汪永泉先生反复强调:发落点对即成功。这是告诉后学者,太极拳的意念活动,在开始阶段,可通过模拟、想象的方法,在身体外,凝聚出气态的点(迷茫之点、拟之点、想象之点、观想之点),进而发放之、移动之、同虚空混融之,这个点,是凭空凝聚、隐现的,虽然一般眼并不可以看到它的客观存在,但日久天长,凭空运动的意念之点,可产生肯定有哪些用途,使得自己带动、调动内外之气的能力提高,催动形体的能力强化,运拳走架,自然协调,舒适自然。不过,必须要注意,意念发出来,立刻要空掉,不要留恋之,不然就会僵滞,不灵动。这个意同练拳密切有关,则为太极拳谱中所说的“专注一方”;这个意反而空了,则在空中并非没了,而是成刹那间的混沌状况,气呈岿然的朦胧状,等待新的意念之生发,从而酝酿出新的走向。空而不空,虚空法身和灵觉化身、报身,此时是一体的。意发即空,空而不空,不空亦空,乃为真空妙有。空中什么都没。然而,由于意识的生灭聚散,则必然会有所不同。特别对于太极拳习练者来讲,应作如是观。
4、意虚灵明 圆满无碍大家所称之的智勇太极学体系,是由内功太极拳+松腰太极拳、水性太极拳、圆觉太极拳等三大次第组成的,而贯穿一直的,是意的修炼。意的修炼,是为了抵达“有意若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的境界。真意,就是《伍柳仙宗》所说的“故真意即虚无中之正觉,所谓相知之微意是也”。通过很安静、很虚明的状况下行拳走架,可以真切地感觉到意识状况的那部分功能就是真意。真意,才是太极拳所说的意。真意,一般要历程有意、淡化意、无意、真意四个阶段,才能渐渐培养习惯。真意,就是“驾虚摩空,乘幽控寂”,这是从练太极拳学练之始,就要反复揣摩的练法。驾驭着意,摩擦于空中;乘载着意这个幽冥之君,注于、遨游于意之本体的空寂中。真意,才能让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达成一动无有不动,才能在太极拳演练过程中,内里看上去充实沉稳,外在看上去飘逸轻灵,内外一如;行如行云流水,静如安适平和,动静一如。空、圆、转,净、寂、虚,如是,圆觉无碍。
意的修炼,有了功夫,则不止是身心的改变,由此,可以透进儒家所说的“主人翁惺惺否”,道家的“意所到,皆可为”,佛家“非想非非想”等极其细微处。此时,大家生活,才能说圆满无碍的。
猜你喜欢
- 2024-02-20 武式太极拳之蓄力与吐力
- 2024-02-20 打太极拳前需压腿
- 2024-02-20 不要遗弃太极拳的核心宝贝“心静”-魏坤梁
- 2024-02-20 太极拳如何才算打好了-马权友
- 2024-02-20 太极拳的终极秘密
- 2024-02-20 第三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邓一琳
- 2024-02-19 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效果-顾树屏
- 2024-02-19 探寻最真最好的太极拳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