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健康 >

不一样的汤效果有什么 煲汤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www.weird3d.com 2023-09-10 16:25 健康

在日常有不少人都有煲汤饮食的习惯,由于煲汤的味道十分鲜美,而且营养成分极高,深受不少人的喜欢,不过汤类食物的类型有不少,营养成分也是有差异的,那样不一样的汤效果有什么?煲汤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来详细知道吧。

不一样的汤效果不同

(一)鸡汤抗感冒:鸡汤尤其是母鸡汤中的特殊养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黏液分泌,准时清除吸呼道病毒,对感冒、支气管炎等防治成效独到。

(二)骨汤抗衰老:骨汤中的特殊养分与胶原蛋白等可疏通微循环。50岁一9岁的10年间,乃是人体微循环由盛到衰的转折期,老化速度快,多喝骨头汤总是可收到药物也很难达到的成效。

(三)鱼汤防哮喘:鱼汤中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具备抗炎用途,可以阻止呼吸道发炎,并预防哮喘病发作,对儿童哮喘最为有益。

(四)菜汤抗污染:各种新鲜蔬菜含有很多碱性成分,并溶于汤中,喝蔬菜汤可使体内血液呈正常的弱碱性状况,预防血液酸化,并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质重新溶解,随尿排出体外。

(五)海带汤御寒:海带含有很多的碘,而碘元素能够帮助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备产热效应。因其可以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升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的血流加快,所以能减轻寒冷感。

通过药材与食物的搭配,借用药材的药效提升烫的营养成分及食用效果。不一样的药材有不一样的效果,在使用药材时应注意药性,选对药材,才能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但应该注意的是,用药材煲汤,药材和食材相冲的话,不可以养生反会致病。所以可以选择容易见到滋补的一些中药材来煲汤。

煲汤药材及效果

1、玉竹:养阳润燥、生津、清热。

2、川贝:润心肺、清热痰。

3、百合:补肝肺清热益脾。(清水浸1小时)

4、支竹:清肺补脾、润燥化痰。(清水浸10分钟,切4CM块,最多煲半小时)

5、夏枯草:清肝热、降血压。(最多煲2小时)

6、生地:凉血解毒、利尿。

7、罗汉果:清肺润肠。

8、老苋菜梗:解毒清热、补血止血、通利小便。(中药房有卖,洗净切短)

9、白果:益肺气。(去壳,入滚水5分钟取起去衣,去心)

10、芡实:补肾固精、健脾止泻。

11、无花果:润肺清咽、健胃清肠。(切片)

12、竹蔗:润燥、和胃、清热解毒,可辟去蛇等腥味。

13、土茯苓:清热去湿、解毒利尿。

14、当归:补和血、调经止痛。

15、天麻:祛风、定惊。

16、冬虫草:补损虚、益精气、化痰。

17、茉莉花:提神醒脑,清虚火、去寒积。

18、雪蛤:滋肾、补肺、健脾。(清水浸发5小时,入葱姜水滚5分钟取起,入炖盅一个半小时)

19、陈皮:调中理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要刮瓤洗净)

20、田7、又名三七,止血、散瘀。(洗净,桩碎)

21、枸杞子:又名杞子,益精明目、润肺清肝、滋肾益气。(洗净)

22、淮山:补脾肺、清虚热、固肠胃。

23、银耳:滋阴养胃、润肺生津、养颜,不含胆固醇。(清水浸1小时,撕碎)

24、木耳:补气血、润肺止血,对动脉硬化有疗效。(清水浸1小时,入滚水5分钟,取出过冷水)

25、南杏仁:又名甜杏仁,润肺平喘、生津开胃、润大肠。(入滚水5分钟,去衣洗净)

26、北杏仁:又名苦杏仁,去痰宁咳、润肠。(同南杏仁)

27、清补凉:清补(包含玉竹、百合、莲子、龙眼肉、薏米、淮山、芡实)

28、北芪:又名黄芪,补血、补脾益气、壮筋骨。

29、花旗参:益血补脾肺。

30、党参:补脾补气、生津益气。

31、沙参:养阳润肺、益胃生津、清热。

32、高丽参须:补气。

33、莲叶:去暑。

34、人参:性甘、微苦、微温;含有人参素,人参副素、钙质、镁质、皂素,可安神养心,补肺气、补五脏,健脾胃,皂素有溶血用途,可散发风湿性心脏引起的各种瘀血。

35、桂枝:性甘、辛、温,能增强代谢刺激粘膜充血,利关节、出汗,本经温筋、通脉去风温。

36、灵仙:性辛、苦、宜五脏、散风湿、利关节,疏通全身筋脉。

37、何首乌:性味苦、甘,微涩,所含大黄酸有明显促进肠管蠕动用途,所含卵磷脂用于神精衰弱,促进血液新生发育,有强心用途。

38、夜交藤:性味苦、甘,微温,可治风湿头晕、贫血、失眠。

39、乌药:性辛、香、苦、温,能刺激清化粘膜兼有麻痹中枢用途。

40、淮山:性味甘,平,含有丰富淀粉液质,可充五脏、健脾胃、补虚弱、解消渴、补脾利水之效。

41、熟地:性甘、温、微苦,含有糖质甘露密酵,地黄素及铁质等,可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为滋养,强壮补血剂,有壮强神经之效,适用于贫血体虚,神经衰弱、呼吸困难等。

42、园珠草:性热、辛,有去寒湿、壮阳、强心,助气之效。

43、护心藤:性苦、温、微香、邪气痛肿、破坚血、利水畅通血脉。

44、茯苓:性甘、淡、平,含有茯苓酶、植物纤维素、葡萄糖、果糖及灰粉等,除胸助逆气心下结气、治疼痛、寒热烦满、咳逆、利小便、利水湿和脾胃,为缓和剂,适于心下悸、小便不利、皮下水肿、睡眠不安症。

45、麦芽:性甘、平,含有丰富维生素,麦芽糖和卵磷脂。可和胃消食、破冷气,去心腹满胀、消食和中,为能助消化、治伤食、停食积滞去苦厚腻,胸腔满闷。

煲汤的诀窍有什么

汤变鲜:熬汤最好使冷水。假如刚开始就往锅里倒热水,肉的表面忽然遭到高温,肉的外层蛋白质就会立刻凝固,使得里外层蛋白质不可以充分地溶解到汤里。

汤变清:要想汤清、不浑浊,需要用微火烧,使汤只开锅、不滚腾。由于大滚大开,会使汤里的蛋白质分子凝结成很多白色颗粒,汤汁自然就浑浊不清了。

汤变浓:在没鲜汤的状况下,要使汤汁变浓,一是在汤汁中勾上薄芡,使汤汁增加稠厚感;其二是加油,令油与汤汁混合成乳浊液。办法是先将油烧热,冲下汤汁,盖严锅盖用旺火烧,不一会儿,汤就变浓了。

汤变淡:只须把面粉或大米缝在小布袋里,放进汤中一块煮,盐分就会被吸收进来,汤自然就变淡了;亦可放入一个洗净的生土豆,煮5分钟,汤也能变淡。

汤变爽:有的油脂过多的材料烧出的汤特别油腻,遇见这样的情况,可将少量紫菜置于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汤内,可去除油腻。

汤变美:买50至100克稍肥一点的猪肉(肉馅也可以),先将猪肉切成片或丁,再将铁锅烧热,将猪肉或猪肉馅烧热后,立即把滚开的水倒入锅中。锅会发出炸响并翻起大水花。熬上一会儿,一锅乳白色的“高汤”便出来了。然后依据我们的爱好加入菜和调料,如做豆腐白菜煲,可将豆腐及调料放入,加盖炖10来分钟后,再放入白菜,待锅开时,就能起锅食用了。

煲汤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1、感冒的时候不合适用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服用,由于容易加重感冒症状。

2、这类具备食疗用途的汤要常喝才能起用途,每周2-3次为宜。

3、还可依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温和的汤料,如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如绿豆、海带、冬瓜、莲子等清火、滋润类的食物身体寒气过盛,那样就应选择参类作为汤料。

4、煲汤时,火不要过大,火候以汤沸腾程度为准,假如让汤汁大滚大沸,肉中的蛋白质分子运动激烈会使汤浑浊。

5、小火慢煲时中途不可以打开锅盖也不可以中途加水,由于正加热的肉类遇冷缩短,蛋白质不容易溶解,汤便失去了原有些鲜香味不然影响汤的口味。

6、用鸡、鸭、排骨等肉类煲汤时,先将肉在开水中氽一下,这个过程就叫做“出水”或“飞水”,不仅能够除去血水,还去除一部分脂肪,防止过于肥腻。

煲汤需要注意的地方

1、选料要得当

这是制好鲜汤的重要所在。用于制汤的材料,一般为动物性材料,如鸡肉、鸭肉、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采购时应注意需要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种食品含有丰富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家禽肉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2、食品要新鲜

新鲜并非传统的“肉吃鲜杀,鱼吃跳”的时鲜。目前所说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小时~5小时,此时鱼、畜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也最好。

3、炊具要选择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煮成效最好。瓦罐是由不容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材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备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征。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面热传递给内部材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益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保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溶出得越多,汤的滋味鲜醇,食品质地越酥烂。

4、火候要适合

煨汤火候的要诀是大火烧沸,小火慢煨。如此可使食物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量地溶解出来,使汤鲜醇味美。只有用小火长期慢炖,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浓醇。

5、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又是传热的介质。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一般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一块受热,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后达到汤色清澈的成效。

6、搭配要适合

很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用途,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到组合效应,这在日本的长寿区域是非常风行的长寿食品。为使汤的口味纯正,通常不需要多种动物食品同煨。

注意调味用料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适合先放盐。因盐会使材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一般60℃~80℃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期保持在85℃~100℃。故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降低维生素C破坏。汤中适当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点,但注意用量不适合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7、喝汤时间有讲究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有肯定的道理。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胃肠加润滑液,中途不时喝点汤水,有助食物稀释和搅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吃饭前先喝汤,让胃部分充盈,可降低主食的摄入,防止过多摄入能量。而饭后喝汤,容易引起营养过剩。

8、应该加多少水?

这可是煲汤的重要。研究发现,材料与水分别按1∶1、1∶1.5、1∶2等不一样的比率煲汤,汤的色泽、香气、味道大有不同,结果以1∶1.5时最好。对汤的营养价值进行测定,此时汤中氨态氮(该成分可代表氨基酸)的含量也最高,甚至高于用水较少时。这是由于水的加入量过少,材料不可以被完全浸没,影响了汤中营养价值的浓度。伴随加水量的增加,汤中氨态氮被稀释后浓度会有所降低。但,汤中钙、铁的含量以材料与水1:1的比率时为最高。

9、煲汤时间越长越没营养

长期以来,大家觉得“煲汤时间越长,汤就越有营养”。对此,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选择了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测试发现: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渐渐减少;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长期煲汤并没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使这三种汤中的营养有所增高。特别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

Tags:营养蛋白质煲汤性甘药材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赵姬 烂根 初学 欧阳询 云海 模型 同位素 含肥量 伍子胥 法官 奇幻 幸运 树种 贝利 喷发 胎膜 怎么 黄体功能 龙游石窟 开花鼠尾掌 植物碱 米诺 缪非临 巨象 安徽省 水生植物中 有限责任公司 麻油 感悟 炒鸡 草药 妈祖 盐焗鸡怎么做 果蜡 卵巢 青色 场地 海蜇 仙鹤草 刘思嘉 魔杖 蒸鱼 面罩 仲伟 赖特 何鹏 Mizushima Ta 羊角蜜 何婷 砂纸 肌肉 乔家栅 刘星泰 养老金 北川杏樹 白菜 磨叽 沐浴 冷板 酸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