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健康 >

妙不可言的“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陈惠良

www.hailongfushi.com 2023-12-16 17:25 健康

我和张全亮先生都是吴式太极拳大伙王培生先生的,我比全亮先生大十岁,但他是我的师兄。今年7月13日有幸聆听张师兄谈太极文化之道,感悟颇多,略记如下:

全亮师兄谈到练拳时往哪一站,需要“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这句话我从他撰写的《王培生传吴式太极十三刀》这本书里也看到过,感觉他对身体上中下三盘使用了“融为一体”的那个“融”字,实在称得上是“精到,妙绝”!

“拳术之道,尤宜先立基础,故初学,以桩法为始”。这是武术大伙薛颠,在他的专著《象形拳法》里谈到的。他觉得:“形意拳的三体式,就是形意拳、象形拳的根本桩法”;“三体式是天、地、人,头颈为天,腿脚为地,天地生人。所以练拳先要摆正头颈和腿脚,这样才能蕴养五脏,端正脊椎”。而且还特别强调:无论行止坐卧,务要使脊柱正直无曲……。道经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此姿势宜常守旧,不但练时为然,无论何时何地,勿忘却此法”,由于“脊柱中正才能练精化气”等等。

联想到六十年代中,我跟吴老(图南)学拳时,开始学定势,他说头若“悬珠”,就特别需要顶劲虚领,需要注意下巴颏儿微收,目平视,头顶百会处,似有绳系着微微上提,但切不可刻意上顶,以免意大导致颈项强直的问题。故曰:“虚领”。能如是,头面也就自然中正,面容端庄,神凝于耳了。他不但如此说,而且言传身教,平常顶劲虚领(即顶头悬),脊柱正直无曲,“犹如一柱擎天奇峰突起”(原太极拳基金会会长周宗桦语),大家可以说是不足为奇,耳濡目染,再熟知不过了。又如拳论云:“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若仅有虚领顶劲,而没气沉丹田,即患上重下轻之弊…”。在这个问题上吴老更是常常不厌其烦娓娓道来,什么“气沉丹田”、“气聚丹田”、“意气相守于丹田”、“意存丹田”等等,真是名目繁多,奥妙精微。他觉得,“气沉丹田”这个“沉”字,容易使人误解,要努气从上往下压;若说“气聚丹田”,好处是叫人想到不只要从上往下,而且还要由下往上,上下两头都有往丹田聚拢之意,但前面强调了一个“气”字,又恐十白使人着意在“气”,易犯努气和意大的问题。他比较倾向于“意存丹田”的提法,当然如说“意气相守于丹田”亦未尝不可。总之,吴老觉得,“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能够帮助脊柱节节松沉,尾闾中正神贯顶,形成上下两头对拉拔长一气二夺之势。这是太极拳身法中的重中之重。至于“腿脚”,吴老在“定势”的第一式“太极势”中,需要松腰圆裆,松胯松膝,脚掌平铺于地,劲气松落涌泉(脚掌的感觉,宛若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向四面自然散开)。练拳时他不但需要手上不要用力,脚上亦复如是。有人说:“手不擎风,脚不沾尘”,这种比喻十分确当。

又如:我跟意拳名家姚仲勋老师学拳时,往那一站,起初提示我像休息似地立在那儿,“休息”指“身上要放松”;“立在那儿”,指“松而不懈”。视线往前看,比平视略高些,眼前景物既要尽收眼底,又要似有若无,不要认真注意去看什么。并且上下要协调,力量不可以扎在我们的腿上。假如感到腿上有力,可以设想身体被降落伞吊着,下面随风悠来悠去(上不可以上,下不可以下)或者设想下身犹如置于水中,随其飘浮。后来又提示我站在那里,意念中要有“顶天立地”、“估满宇宙空间”的感觉……最后达到天人合一忘我的境地。关于头顶部位的需要,他谈到拳谚中有两句话:一句是,“顶上如绳系”,另一句话是“顶上力空悬(身如绳吊系)”。这两句话是一而二,二而一,事实上是强调“介乎有无之间”,也就是需要“以神领起一身之气”;

王培生老师生前也常常需要从学者,认真体悟太极桩功的要点:“脚踏黄泉,顶贴天,周身舒展,手要绵”。为何不说头“顶”天,而说顶“贴”天,由于这一字之差,不同非常大。后者符合“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的需要。就仿佛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这句话,王老师觉得,两手举起将来,不可以真的去“托”天,不然将会感到胸腹不畅,只有意想两手要去“够”天,胸腹才会感觉到松快不堵;

1976年初秋,我有幸跟杨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前辈学拳,听说此前有―位外地太极拳喜好者,练了20多年拳,出差到北京,手持介绍信拜访汪老,交谈中,提出想跟汪老摸摸手,汪老未予答理。有一次我跟汪老谈起这件事,他沉思了一下,感叹道:“那人真爱!练了20多年拳,就是不摸门,连站都不会站,周身僵得像根棍儿,……”他说:“一个人是否会站,主要看他是否周身松开,平踏实地”(“平踏实地”,就是他在《杨式太极拳述真》里说的“涌泉穴与地吻接”)。接着他又补充说:“老谱上讲:‘五趾抓地上弯弓’那只不过练拳中的一个状况,指发力前的一瞬间而言的;由于‘力从脚心生啊’”。当时我就直接向汪老请教:“听说你曾说过‘我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这句话如何理解呢?”汪老说:“老谱上有句话,‘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身体往那儿一站,顶天立地,有下有上。下就是气沉丹田,上就是虚领顶劲。既不偏不倚,中定沉静,又安然舒适,周身节节松展。除此之外,若再意想由身中垂直线横向散出肩、腰、胯三道气圈,含有向四面八方支撑之意,你仔细揣摩揣摩,感觉感觉,那是一种什么状况啊?经汪老这么一引导,我顿时全身似有所感――可不是吗!“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太形象了,而且愈琢磨愈有意思!联想到陈鑫讲:“中气贯脊中”和《八法诀窍》第一法中“拥劲意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领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肯定间,任尔千斤力,漂浮也不难”这类话,“往那一站,顶天立地,有下有上”,不就是先实丹田气,次领顶头悬吗!这个时候,中气贯脊中,呈现出胯以下往下沉,胯以上往上拔,对拉拔长、一气二夺之势,如再意想由身中垂直线横向散出肩、腰、胯三道气圈,含有向四面八方支撑之意,我们的身体不就宛若一把撑开了的、无形的伞了吗?它气势均匀,普照全身。汪老还说:“这把伞可以撑大,也可以撑小;可以撑开,也可以不撑开。随性,以意为之”。我开心地问汪老:“这是否就是太极拳的棚劲?”汪老笑而不答……。

联想起这么多前辈所讲,就是要证明,张师兄在前人传授的基础上又概述出“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如此一句话,“言简意赅”,一下子就把你带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力求达到的“太虚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天人合一”的那种境界。一个“融”字,如嚼橄榄,如品茗茶,愈琢磨愈有味,真是妙不可言!

Tags:妙不可言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王贺胜 老虎石 初学 新奶水 系统 万象 肥片 阜阳 丫丫 线上 耐寒性 满天星 腐殖土 预兆什么 黑腐病 绝大部分 疤痕体质 答理 限高 饮茶 官方 浸洗 眼睑 莲籽 运力 园土 孩子 丁汀 座椅 下限 冯玲 唇形科 统一 于子涵 冬菇 白毛 景色 思乡 丰滋 家用 益脑 工具 樱草花 结婚登记 鳞茎球 经常性 光源 烤鳕鱼 葡萄籽 王子 洋气 甲骨文 渔具 兴城 化验 人流 兰州 油价 岁宝 冯茗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