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 >

夜观小麦开花

www.tsz6.com 2024-09-14 13:26 生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有一位科学家,将家属安顿好之后,义无反顾地奔赴“大后方”。不惜在战火中培育、转送“麦籽”,只为了让百姓在战乱中可以填饱肚子。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现代小麦奠基人”——金善宝。

1920年金善宝在南京大胜关小麦试验场(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立志以“农”兴国

生于农村的金善宝,从小目睹农村贫困的景象,便立志要“振兴中国农业”。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毕业后,金善宝舍弃了成为教员的机会,选择前往小麦试验场担任技术员,开启了他建设国内农业科学和农业教育的一生。

在试验场的日子,金善宝亲力亲为,像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在庄稼地中忙进忙出。除此之外,他将实践经验与学生年代的理论常识相结合,也在院校从事农学常识的教育工作。

1930年,金善宝获得浙江公费留学生名额,先后赴康奈尔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农学有关课程,积极积累实践历程,只为了早日将这类常识“移植”回中国。

金善宝在康奈尔铜像前(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千中选一

——“南大2419”

回国后,金善宝在浙江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期间,他与助教蔡旭、吴董成在中央大学劝业农场种植了国内各地约3000个小麦品种,并展开了“混种”实验,旨在培育出比较适合国内环境种植的小麦。最后,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中大2419”(后改称“南大2419”)诞生了!

“南大2419”获奖的奖状(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善宝将家人安顿好后便带上了他的无价之宝——“中大2419”,伴随中央大学撤退到大后方,在重庆和成都继续进行移植试验,并在川渝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这种小麦。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内展品——金善宝工作原稿(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关心百姓、热爱革命事业的金善宝,虽未能亲赴前线,却以我们的方法为党尽心尽力。得知延安展开大生产运动后,他将多年来培育的“成就”精心包装,并附上详细说明,亲自送到八路军办事处,请求转交延安。

“延安已经收到你的小麦种子了,同志们都非常感谢你”,时隔半月,在《新华日报》的茶会上,邓颖超同志对金善宝这样说道。这一消息让金善宝激动不已,由于他了解,尽管自己因各种缘由未能亲临前线,但他这类年默默耕耘的“种子”,已替他完成了使命!

“经典”永流传

作为一名农学家,金善宝不只活跃于试验场的第一线,更将自己经验与理论常识相结合,编纂成书,供后人学习参考。他与吴董成合作的关于“小麦地区”的研究成就,对台湾区域的农业教科书产生了影响深远,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的教科书仍在引用这类资料。

《实用小麦论》是国内第一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农学著作,由金善宝写作。这本书与他早期发表的论文《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中国小麦地区》等,奠定了国内小麦研究进步的学术基础,到今天仍具备要紧的参考价值。

“总结过去国内外所有资料、实地参观丰产田,访问生产能手、分头执笔降低学术偏见”是金善宝的写作三大重点。基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信念,他编纂了很多经典书本,如《中国小麦学》《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等,在小麦研究范围做出了要紧贡献。

1998年《中国小麦学》一书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麦穗收割后,会留下一些种子在麦田中,这类种子为来年的丰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象征着期望与新生。就像金善宝为小麦事业奉献的一生一样,他数十年如1日地在“麦田”里辛勤耕耘,不只著书、育人,也为国内农业进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知道更多科学家故事可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大家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有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

Tags:小麦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近藤理佐 刘美辰 一言 分馆 方士 游览 新天地 属相 青梅酒 蒸鱼 自溶 寒凉性 家常菜 苹果树 核发霉 伊佳仁 兔子 司美琴 衙署 熟地 头发护理 万能神 忌口 凤鸣山 池源 具体 东北师范大学 东狮山 版面 发育 魔法 刘邦 余东 月经量 于金源 花瓣 食盐水 验证 聊聊 凤非烟 玲珑茶 cosφ 新娘 代叫 宁波 侯剑 记录仪 外泻 宫灯百合 九运旺 Pro 走进 风气候 白粥 报名点 禹州市 底层 皮肤癌 丰唇 电脑牵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