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长江白鲟是一种进化古老的鱼类,是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是如今匙吻鲟科中仅存的两种物种之一,是地球的“活化石”。它的祖先在距今7500万~3400万年间过去很多元化且分布广泛。鲟类最早可以追溯到2亿年前的白垩纪,它们历程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包含白垩纪末期的第五次大灭绝。
国内关于长江白鲟的研究可追溯到晚清及民国时期,当时白鲟还是长江中一种容易见到鱼类,因其独特的外观和巨大的体形而闻名于西方。因为晚清时期国内的鱼类学研究尚未起步,最早由西方学者拓展了对白鲟的形态学、分类学及解剖学方面的研究。同时,一批来华的西方人在其著作和游记中记述了他们所见的白鲟,为大家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献资料。民国时期国内打造了我们的生物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和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启了对本国鱼类的研究,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提高国家地位上亦做出了要紧贡献,国内最早对白鲟的研究也始于这两个机构。1937年抗日战争全方位爆发后二者迁至重庆北碚进行大后方的鱼类学调查研究,其中也有一些关于白鲟的报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的鱼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白鲟的研究也愈加深入。
长江白鲟在古时候被称作鲔、剑鱼,之所以叫剑鱼,是由于长江白鲟的头部非常特殊,长得特别长,甚至能达到体长的三分之一,就像一把长剑。而可以被叫做“淡水鱼之王”,白鲟本身也是非常有体形优势的。长江白鲟是一种国内特有些大型珍贵鱼类,它的体长一般能达到2~3米,最长可达7米,重量有时直逼1吨。针对这一点,民间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这里的象不是指大象,而是白鲟,所以白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象鱼。
白鲟性情凶猛,以其他水生动物(如鱼、虾、蟹等)为食,处于水生食物链的顶端。白鲟主要分布于国内长江流域,是长江流域的“旗舰种”之一,因其有洄游习性,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江白鲟并不局限在长江流域,而是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各大河流里,譬如,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甚至近海都过去是长江白鲟的活动范围。然而,伴随时间的推移,长江白鲟的分布范围愈加窄,20世纪50年代后,长江白鲟只分布在长江及长江出海口。
2022年7月21 日晚,世界自然保护网盟(IUCN)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次名录上,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长江白鲟最早可以追溯到 1.5 亿年前的白垩纪,它们熬过了白垩纪未期的物种大灭绝,最后却在 21 世纪彻底消失了,叫人不胜唏嘘。长江白鲟的灭绝,第三为大家敲响了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
长江白鲟的灭绝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由于白鲟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即人工养殖困难,科学家意识到需要进行人工养殖研究时已然太晚。第二,人类对海洋的污染与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紧原因。如: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白鲟没办法在长江干支流间觅食和越冬,从而破坏了它的栖息地;渔民的误捕加剧了白鲟幼、成鱼数目降低;长江中下游沿岸化工企业密集,航运采砂、排污等活动,致使水质污染。海洋也是受污染最紧急的生态环境之一。另一个缘由则是葛洲坝及三峡水库的修建,致使水文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剧了白鲟的存活危机。其中最重要的是,巨大的坝体拦截了它们的洄游路线使得白鲟没办法产卵,整个种群的数目也开始大幅缩减。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淡水鱼之王的“落幕”[J].科学之友.2022.
[2]王子煜.晚清及民国时期白鲟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24,59(3): 460-478.
[3]张涛.长江白鲟灭绝敲响生态警钟[J].《生态经济》.2020.
[4]熊艳婷.长江白鲟(二)[J].
- 上一篇:面食的制作方法步骤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