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2021年6月18日的上午,神舟十二号的三名航天员起床后做了一件让海量网友都感到无比熟知的事情——就像大家在家安装互联网设施一样,他们也为空间站安装了无线wifi设施,仿佛在太空之中也搭建起了一座与地球生活紧密相连的无形桥梁。
wifi是什么?
wifi就像是无线宽带,它让大家的电脑、手机等设施不需要插网线就能上网。要用wifi,第一需要一个无线接入点(AP),就像个小小的互联网发射器,把网线插进来。然后,每台电脑或手机都得有个无线网卡,就像他们的互联网小翅膀。如此一来,它们就能通过那个无线接入点组成一个“无线大伙庭”,大伙都能轻松上网啦!简单来讲,就是把网线变成无线信号,让各种设施都能自由上网。
太空“无线年代”火烧眉毛
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太空探索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无线年代。但在这之前,载人航天范围,飞船和空间站内部的互联网连接都是靠有线方法来达成的。比如,2012年国内发射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目的飞行器对接后,航天员就在“天宫一号”上用了有线耳机。这种传统的有线连接方法虽然稳定,但在灵活性和扩展性上存在局限。
有线连同意到线路长度的限制,这意味着航天员不可以在舱内自由活动,而且在微重力环境下,那些连接线就像调皮的孩子一样飘在空中。更糟糕的是,一旦连接的设施多了,舱内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蜘蛛网”,严重干扰了航天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水平。为此,在“天宫一号”的设计阶段,科研职员决定使用体积小、功耗低的蓝牙技术。随后,“神舟十号”的航天员们终于在太空戴上了蓝牙无线耳机,跟地球上的小伙伴们畅聊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内实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通话
太空中的蓝牙耳机虽然提供了便利,但离达成天地视频通话、空间站自动化还差一步。国内科研职员建设的空间站无线互联网,可以让航天员们达成在每个舱段自如走动,再也不会有“乱线穿心”的情景出现。
“卫星的卫星”——中继卫星
鹊桥二号星载天线缩比模型
在以往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天地通话是“传统项目”。目前,有了太空WiFi,航天员不只能和地面员工,还能和家人、朋友进行语音和视频聊天,推荐自己在太空生活的点滴,拉近了天地之间的距离,缓解了航天员长期生活在太空离得远远的家人的寂寞感。
在现代通信范围,WiFi技术常见的覆盖范围大约为200米。然而,对于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中国空间站而言,其与地面的距离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尽管这样,中国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随时与地面进行优质的通信,包含明确的图像传输和流畅的语音通话。这都要归功于中继卫星系统。
中继卫星也被叫做“卫星的卫星”,它就像是太空中的超级中转站,不只为其他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还为那些在中低轨道上忙碌着拍照、测绘、预测天气的卫星们充当信使。
“一般依赖中继卫星来保证空间站和地面24小时不间断的互联网连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空局等都有我们的中继卫星。”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介绍。
2008年至2012年,国内先后发射天链一号01至03星,三颗卫星联手组成了一个全球覆盖互联网,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可以给中低轨道上的航天器提供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到了2016年,天链一号04星也加入了这个“太空网盟”,与之前的三位小伙伴一块达成了全球组网运行。接着,2019年3月,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这是国内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它不只能和天链一号卫星系统相互兼容,还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服务数目与覆盖范围,就像是给整个太空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成5G互联网一样,让中国的太空通信服务更上一层楼。
天链卫星组网运行
从第一代“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开始策划论证,至今1、二代中继卫星携手组网运行,工程师们就像是编织了一条以“天链”卫星为核心的“信息天路”。这条天路不止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高速公路,同时还在不断地拓宽升级,让中国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愈加健全,愈加靠谱,而且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铺上了一条信息高速路,让大家的航天员们能像在家一样自在地遨游太空。
“移动WiIFi”为太空生活添彩
WiFi 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为航天员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太空生活环境,让航天员们可以在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假如忽视舱门的干扰,一个小型WiFi设施发出的信号就足以覆盖整个空间站。在中国空间站里,设计师们贴心的给航天员们筹备了手持终端,便于航天员更高效的管理物资、调节灯光等。航天员们仅需轻轻一点,就能轻松便捷地查看空间站上物资的存储状况,包含食品、实验设施、工具等各类物品的数目、地方等信息,从而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物资,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在需要进行某项实验时,能飞速找到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航天员还可以参考不一样的工作场景、休息时间或个人需要,随时随地控制照明设施的开关与调节灯光的亮度、颜色和模式等。譬如,在进行某些需要特定光照条件的工作时,可以将灯光调整到最适合的状况;在休息时,可以调暗灯光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这能够帮助航天员更好地适应空间站内的生活和工作步伐,也为他们创造了愈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有了 WiFi,航天员在空间站内也可以和家人进行顺畅的交流和视频通话,甚至可以 “打电话说悄悄话”。他们可以在空余时间与家人推荐自己在太空生活的点滴,缓解思乡之情。这对于长期处于太空环境中的航天员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心理支持和情感慰藉。
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家可以期待,将来中国空间站将为航天员提供愈加舒适、智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他们在遥远的太空中也能享遭到家的温暖。
内容综合于人民网、科普中国等
- 上一篇:太空里还有3个中国人吗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0-08 那些年大家追过的头条丨浩瀚太空河南星
- 2024-06-03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阿波罗盆地里有哪些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