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河南自然资源卫星应用云服务管理软件。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鑫阳 摄
“河南一号”卫星模型。 本报资料图片
2022年8月十日12时50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河南”命名的卫星“河南一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入轨,浩瀚太空迎来首颗“河南星”。
0.75米的分辨率、每两个月全域覆盖一次。在500多公里的高空,“河南一号”卫星每张照片成像面积23平方公里,可以了解地分辨地面上的每一辆小汽车。
“‘河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将对支撑‘天眼’系统应用、加快实景三维河南建设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具备十分要紧的意义。”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感慨。
现在,展望照进现实。升空后的“河南一号”卫星与108颗卫星组成的“吉林一号”星座组网运行,结合自然资源部正常的状态向我省推送信息的20颗国家高分、资源等系列公益卫星,形成了保障我省需要的“1+108+20”颗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璀璨群“星”裹挟着大量的卫星遥感数据而来。截到今天年9月底,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已接收各类卫星影像2.53万景。
为了提高大量影像数据加工处置和分发共享能力,我省塑造了与“河南一号”卫星相匹配的地面接收设施,自主研发上线了河南自然资源卫星应用云服务管理软件,畅通卫星遥感数据商品分发服务的线上途径。
“系统不只汇聚了全省遥感影像资源,还达成了大量遥感数据的一站式查看申请、共享分发、在线服务、监测应用等,解决了数据找不到、不好使、本钱高等问题。”省遥感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李国清说,“大家期望通过这个系统,让用户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用卫星数据。”
现在,“河南一号”卫星数据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服务自然资源范围,“河南一号”卫星影像应用于稳定耕地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10多项工作的拓展,涵盖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矿山监管、执法督察等多个范围。
帮助各行各业,“河南一号”卫星支撑保障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黄河流域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河长制”河湖动态遥感监测、农业保险遥感评价、应对管理、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尤其是当森林失火、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社会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提供实时精确、安全靠谱的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的静态、动态影像和灾害现场实景三维模型等要紧地理信息。
遨游苍穹,逐梦九天,浩瀚太空河南星愈加多。2023年3月30日,“中原一号”和“鹤壁一号、二号、三号”4颗雷达遥感卫星成功升空;今年网络情人节,“郑州航空港号”卫星发射成功……依据《2024年河南卫星及应用产业进步工作策略》,今年我省将发射4颗卫星,塑造3家卫星及应用产业省级革新研发平台,初步形成产教融合、产用协同的卫星及应用产业进步生态。
河南正稳步迈向“星”年代。
- 上一篇:玉兰如何换盆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6-03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阿波罗盆地里有哪些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