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 >

“牛奶性寒,体寒的人喝了会伤脾胃”

www.gaaiq.com 2024-11-04 10:24 生活

流言:“牛奶性寒,体寒的人喝了会伤脾胃,拉稀”

网上有人说:“牛奶性寒,体质寒凉的人不适合饮用,喝了会胃痛、拉稀”,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

流言剖析:并不是这样。

古人对食物在人体内部的具体消化过程知道有限,从经验角度觉得“吃了凉的东西,肚子会不舒服“,所以感觉“牛奶性寒”。但其实所谓的“牛奶性寒”,可能只不过乳糖吸收不好的的反应,也有部分人是A1β-酪蛋白不耐,只须挑选合适我们的商品就好。

一直以来,牛奶都是公认的优质营养源,物美价廉易得。不过,关于牛奶,网上又有一些传言:“牛奶是寒性的”“牛奶湿气大”“牛奶伤脾胃”,证据是有不少人喝了牛奶会拉稀。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所谓“牛奶性寒”可能只不过乳糖吸收不好的的反应

古人对食物在人体内部的具体消化过程知道有限,在察看中发现有人喝完牛奶后常常会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的症状,从经验角度觉得“吃了凉的东西,肚子会不舒服“,所以感觉“牛奶性寒”。

20 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到不同人群中存在的乳糖消化问题,他们发现乳糖酶活性在不同个体和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差异。

具体来讲,人体想要分解乳糖,需要依赖乳糖酶,但对于很多成年人,乳糖酶的活性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当乳糖酶活性不足时,未被分解的乳糖会直接进入大肠,在那里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如氢气)、乳酸和其他物质。这类物质的积累会致使一系列不适症状,包含腹胀、腹痛、腹泻、放屁增多等。也就是目前常说的“乳糖不耐受”。

其实,更确切地说,大多数人存在的状况应该是乳糖吸收不好的。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有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 68% 的人乳糖吸收不好的,只是东亚的比率相对更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的体质不合适喝牛奶。主要由于国内牛奶的普准时间比较晚,不少人自幼没培养喝牛奶的习惯,一方面身体中没保留足够量的乳糖酶,其次肠道的耐受度也比较低,一喝就不舒服,对牛奶的好感度难免会减少。

一些研究表明,对于某些个体来讲,通过渐渐增加牛奶或其他乳糖来源食品的摄入量,可以提升他们对乳糖的耐受性,这一现象被叫做“乳糖耐受性的诱导”。不过,并非对于所有人都有效。

喝完牛奶不舒服还可能是A1β-酪蛋白不耐

其次,假如有一些人喝了无乳糖的牛奶还是肠胃不舒服,那可能跟 A1β-酪蛋白不耐有关。

2017 年,一项国内 600 名自我诊断为乳糖不耐受的受试者参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部分人与牛奶有关的胃肠道症状可能来源于 A1β-酪蛋白而并不是乳糖。

除此之外,对于小朋友,可能有人存在牛奶蛋白过敏状况。据 UTD 的数据,4 岁以下儿童中,有近 2% 的孩子可能出现牛奶蛋白过敏。不过,伴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牛奶蛋白过敏大多数可以自发缓解。

还有人为了从物理上解决牛奶的“性寒”问题,推荐高温煮沸。但事实上,超市里容易见到售卖的牛奶,都已经经过高温消毒处置。至于乳糖吸收不好的的人群,无论牛奶是不是经过高温煮沸,都不会降低里面的乳糖含量,喝完可能还是会拉稀。高温煮沸牛奶反而或许会致使一些营养素(如维生素)的损失,并且牛奶中的乳糖在高温下或许会产生轻微的焦糖化反应,影响牛奶的味道和颜色。

如此喝牛奶更推荐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的推荐,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奶及奶制品为 300~500 克/天。针对乳糖吸收不好的的人群,第一要防止空腹喝牛奶。然后,可以尝试通过“控制单次的牛奶摄入量、增加牛奶摄入频率”的方法,譬如天天喝 250ml ,但连续喝不中断,看看自己是不是能“脱敏”。假如效果不好的话,还可以选择已经进行过乳糖分解的无乳糖牛奶或者预先添加过乳糖酶的牛奶,喝酸奶等发酵乳制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而对于A1β-酪蛋白不耐受的人群,近年来也有标明不含A1β-酪蛋白的A2β-酪蛋白牛奶和酸奶销售,购买的时候注意选择就好。而假如既有乳糖不耐受,又同时存在A1β-酪蛋白不耐受,就要同样注意品种的选择、摄入量、摄入时间和摄入频率。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最后,喝牛奶时真的应该注意的是不要与下面几类药物同时服用:

1、胃黏膜保护剂与抗酸药

含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钙等含金属离子的药物与牛奶同食,或许会减少药效,同时影响牛奶营养价值的吸收。

2、抗菌类药物

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类药物与牛奶同食,或许会减少药效。

3、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可能与牛奶中的钙、蛋白质或其他成分发生相互用途,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或成效。

照“谣”镜

觉得某种食物“性寒”,主如果古人从一些生活现象中察看、总结得出来的“切身体会”,但受限于当时的科技进步水平,大家对人体的结构、运行原理知道有限,这种切身体会并未必准确。譬如,对于“牛奶性寒,喝了会拉稀”的认识,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大家可以了解这是和不同人体内的乳糖酶活性有关。

刘子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药师

Tags:牛奶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无忧 涟水县 东双十一 毫克 吃生肉 毛滴虫 让您 天冬 草酸盐 心肌 工行 未时 采暖 家庭环境 吕刚 倪齐民 商会 卷心菜 正能量 牙医 爱好者 刘辉 门头沟 性能 迷走 地龟 司马懿 神仙鱼 于子千 插瓶 万年竹 剥皮 冯倩 锅内 评卷场 花生皮 枫树 冷友斌 毛绒 佟依馨 周勇先 何智慧 刘纪平 倒挂金钟 自贡 菌斑 秋冬季节 四肢 硝化系统 油脂类 骨密度 文莱 座头 胸围 毕节 乐成 社交 在我 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