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在浩瀚无垠的银河系中,隐藏着很多让人着迷的天体,而巴纳德68(Barnard 68)无疑是其中最为神秘的存在之一。它常常被误觉得是太空中的一个黑洞,但事实上,它是一团暂时呈现出稠密且不透明状况的尘埃云。这一独特的天体吸引着无数天文学家和天文喜好者的目光,让大家一同深入探究它的奥秘。
巴纳德68距离地球约500光年,坐落于蛇夫座方向,其宽度仅有半光年左右,却横跨了约五万亿公里的浩瀚空间。当大家观测它时,会发现它宛如一个紧凑、不透明且边界明确的神秘物体,好似在繁星密布的背景星场中“挖去”了一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负空间”成效,使得背后的恒星光芒被完全遮蔽,仿佛这里是宇宙中的一个黑暗深渊。
从构成成分来看,巴纳德68主要由氢气组成,这与银河系中的大部分天体类似。然而,它还富含碳元素,其中一部分碳元素以一氧化碳等小分子形式存在,而其余大多数则构成了复杂的长链分子,也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尘埃”。这类尘埃颗粒是巴纳德68这样黑暗的重点原因,它们具备最强的遮光能力,可以有效阻挡可见光的传播。事实上,任何坐落于巴纳德68另一侧的恒星,其发出的光线都会被削弱15万亿倍之多。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遮光成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将太阳置于巴纳德68的另一侧,那样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太阳将会变得极其昏暗,甚至沦为一颗很难在轻度光污染天空中被知道的四等星。这样强大的遮光能力,使得巴纳德68极易被误认,譬如它常被错当成巨大的宇宙空洞。但事实上,宇宙空洞是一种直径可达数百万光年且几乎没星系存在的广袤空间,与巴纳德68有着天壤之别。
尽管巴纳德68整体黑暗无比,但天文学家们仍能通过一些巧妙的办法探测到它内部的信息。因为尘埃云在边缘处相对稀薄,使得一些背景恒星的光线可以透过边缘部分被大家观测到。而越挨近中心,光线被吸收得越多,恒星也就变得越暗淡。同时,尘埃对蓝光的吸收能力更强,而红光则相对更容易穿透,这就致使透过尘埃云观测到的恒星不只会变暗,还会呈现出明显的红色。除此之外,红外线可以更轻松地穿越巴纳德68,因此用红外望远镜观测时,可以看到更多隐藏在尘埃云背后的恒星。通过对这类现象的精准测量和剖析,天文学家们得以计算出尘埃云内部的尘埃含量。
除去尘埃含量,巴纳德68的温度也是一个要紧的研究指标。作为博克球状体(Bok globules)的一员,巴纳德68极为寒冷,其边缘温度约为零下256摄氏度,而中心温度更是低至零下265摄氏度,仅比绝对零度高出一点点。不过,正是这微弱的“一丝暖意”,使得巴纳德68可以抵御自己引力的坍缩。尽管它的水平仅为太阳的三到四倍,但这一般已经足以引发引力坍缩。而内部热量就像一个无形的支撑力,使得巴纳德68像一个冰冷的、接近真空的气球一样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况。
然而,这种微妙的平衡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通过细致的观测,天文学家发现巴纳德68内部好像存在两个密度较高的“核心”,一个挨近中心,另一个坐落于东南部边缘的短“尾”处。无线电波观测结果表明,这个“尾”可能过去是一个独立的较小云团,现在正在与巴纳德68合并,这一过程打破了云团内部原有些重力平衡,致使巴纳德68开始坍缩。而这一坍缩过程可能预示着它将迎来一个“光明的将来”——形成恒星。
在坍缩过程中,物质不断向中心聚集,中心密度和温度将持续升高。经过数十万年的漫长演化,一颗(甚至可能是多颗)恒星有望在云团核心诞生。一旦恒星形成,它们发出的强烈光芒将吹散云团中几乎所有剩余的物质,只有极少数被恒星引力捕获的物质或许会凝聚并形成一个盘状结构,为行星的诞生埋下伏笔。
想象一下,在数十亿年后的将来,假如在这类可能形成的行星上诞生了生命甚至智慧文明,那样那些外星天文学家们望向宇宙时,可能会对他们所看到的景象充满好奇,而他们永远没办法透过巴纳德68现在这层年轻而吞噬星光的“迷雾”,窥视到过去的宇宙模样。或许到那时,地球和太阳早已不复存在,银河系也已历经沧海桑田。但即使这样,大家依旧能从如此的宇宙循环中找到一丝慰藉,由于大家了解,大家的太阳也曾诞生于一个巨大的、被尘埃遮蔽的星云之中,那里最后孕育出了无数恒星,形成了一个早已消散的恒星摇篮。
正如大家所见,宇宙中的所有都在不断变化,很多事物都遵循着循环往复的规律。大家有幸可以观测到巴纳德68如此神秘而很难捉摸的天体,这让大家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每个新的发现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家前行的方向,也让大家愈加敬畏这片浩瀚而神奇的宇宙星空。
参考资料:
What’s Inside Our Galaxy’s Darkest Place? | Scientific American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1-15 卡美哈梅哈!手搓一发“龟派气功”,需要几步
- 2023-10-14 泸州夏天避暑指南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