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现代日常,刷手机已成为很多人空闲时间的主要消遣方法。无论是在通勤路上,还是饭后短暂的放松时刻,大家一直不自觉地掏出手机。然而,不少人在短暂的愉悦后,反而感到愈加空虚,甚至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这样依靠手机,但第二天还是继续照旧做一个“重度手机依靠病人”。
那样,大家怎么样才能摆脱这种无聊就刷手机,越刷越无聊的“空虚循环”呢?
大家为什么不停刷手机?
在现在社交媒体横行的年代,每个手机重度依靠的病人都不能离开花很多的时间刷各种短视频或微博资讯,而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应用为了可以增加用户用时长,常常会巧妙地设计一种“短暂奖励”机制,每当大家刷出一条新的信息、短视频或是点赞,便会得到一种短暂的愉悦,令大脑飞速分泌多巴胺。但这种频繁而短暂的刺激,会让大脑对多巴胺刺激变得“麻木”,渐渐需要愈加多的多巴胺含量才能叫人感到愉悦,致使大家既想要通过刷手机来获得快感,但快感却变得愈加低,相对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却因此而上升。
同时,短期内接触很多浅显、碎片化的信息是信息年代的一大特点。大脑不断同意、处置这类短视频、社交动态等琐碎信息,却没足够时间深入理解、消化,反而叫人感到一种认知上的疲劳。这种“信息超载”状况会形成一种假象,给人一种“信息充盈”的满足,但实质却没提供足够的心理营养,使大家一直感觉空虚。这种过载信息的输入让大脑不断被动同意,而缺少主动考虑的过程,致使“越刷越空虚”的状况愈加持久和加重。
而且,不了解你有没注意到,不少人都习惯把自己日常的美好片段晒出来,而把那些背后的辛苦隐藏起来,致使大家在社交媒体上好像一直能看到其他人的“高光时刻”:美食、旅游、收获……这种展示或许会潜移默化地引发大家将自己普通的平时与别人美好的瞬间对比,产生一种“自己不够好”的心理。社交比较理论觉得,当大家不断进行向上对比时,会无意中增加对自己的不满,而这种不满会进一步推进大家去探寻更多的“愉悦信息”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形成恶性循环。换言之,刷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大家无意中将我们的幸福感绑在了对别人的羡慕和对比上,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上。
4招摆脱“越刷越空虚”的困境
1. 设定明确的“用界限”
针对刷手机的时间,设立明确的界限很有效,譬如为每次手机用设置15分钟的计时器,帮助大脑打造对时间的自控感。这种控制手机用时间的办法可以打破“愉悦-空虚”的循环,逐步培养主动性的选择能力,帮助大家渐渐降低对手机的依靠。
2. 安排更有意义的休闲活动
用手机以外的休闲活动来替代碎片化的刷手机时间,譬如阅读纸质书、健身或进行手工活动。研究表明,这类活动能带来愈加长久的满足感,降低手机的短暂刺激对情绪的影响。相比于碎片化的信息输入,这类活动能让大家沉浸其中,为内心带来真实的充实感。
3. 增加真实的社交互动
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带来深层的情感满足感,降低大家对手机和社交媒体的依靠。研究指出,真实的社交互动更能提高归属感,特别是积极的互动可以明显提高幸福感。增加真实的社交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在线上平台中进行社交比较的机会,减少刷社交媒体带来的不好的影响。
4. 培养长期的兴趣喜好
一项可以持续投入时间的兴趣喜好,譬如摄影、写作或园艺,可以有效占据大家的空闲时间,提供长期的内在满足。相比于短暂的手机愉悦,长期的兴趣喜好更能培养专注力,带来更深的收获感,让大家对手机依靠渐渐降低。通过培养兴趣,大家渐渐将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其他更具意义的活动上,让内心愈加充实。
参考文献
[1] Li, X., Feng, X., Xiao, W., Zhou, H. (2021). Loneliness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boredom proneness and self-contro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687-694.
[2] Li, X., Chan, M. (2022). Smartphone uses and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China: the attenuating role of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Behaviou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1(11), 2427-2437.
[3] Yang, G., Tan, G. X., Li, Y. X., Liu, H. Y., Wang, S. T. (2019). Physical exercise decreases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6(21), 4098.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卡美哈梅哈!手搓一发“龟派气功”,需要几步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1-03 手机换电脑课程
- 2024-10-09 手机hd图标的意思是啊 手机上的hd图标的意思是
- 2024-10-09 手机wifi有个感叹号的意思是 手机wifi有个感叹号的意思是,昨天还能上
- 2024-10-08 5g与4g的主要不同
- 2024-10-08 熬夜玩10小时手机和熬夜加10小时班, 什么风险更大
- 2024-10-07 小小屏幕也能上演“大片”叫你的照片在手机上达成“景深成效”
- 2024-10-02 vivo手机monster模式的意思是 vivomonster模式什么意思
- 2024-09-27 电脑手机录歌课程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