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在和平常期,科学家是全世界,但在战争时期,科学家是他的国家。”
这句话源于于具备争议的诺贝尔奖得主,弗里茨·哈伯。作为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科学家,从空气中制造氮的收获叫人们把他当做“造面包的圣人”,却又因在战争中把他当成“战争的恶魔”。
弗里茨·哈伯,一面天使,一面恶魔。
化学兴趣
哈伯于1868年出生在西里西亚的布雷劳斯,爸爸是犹太染料商人。“犹太人十分富有智慧”,这句话在哈伯爸爸身上同时适用,在爸爸经商头脑之下,哈伯的家庭并不贫穷,好的家庭教育不断丰富哈伯的学识。
只不过因自小跟随爸爸经商,哈伯在各种染料的制作中接触到了化学。活泼好动的年龄,正合适小小的哈伯“研究”日常的化学现象,哈伯曾先后到柏林,海德堡与苏黎世求学。除在著名化学家霍夫曼教授手下学习之余,哈伯还常在化学工厂实习,以求得到更多实践经验。
大学毕业后,哈伯去往耶拿大学继续研究有机化学,后又在霍夫曼教授指导下,发表了一篇关于有机化学的论文,由此19岁的哈伯破格被德国皇家工业大学授与博士学位。
1889年,哈伯于服兵役期间遇到了克拉拉·伊梅瓦尔。伴随二人的感情渐渐加深,1901年,二人成婚。
成为“天使”
空气中不只只有氧气,氮也是十分容易见到的气体。对于人类来讲,氮也必不可少。
作为植物成长的必需养分之一,氮是每一个活细胞的要紧组成成分。若氮充足时,植物便可以合成足够的蛋白质促进细胞分裂增殖,进而促进植物成长。绿叶片的增多或增大也会促进植物光合用途的进程,不断促进循环以保持生态平衡。
只不过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时期,人类即使了解可以借助空气中的氮元素,也不了解怎么样提取。伴随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作物对氮肥的需要不断增加。
1904年,两位化学企业家重视了哈伯的才华,并大力支持哈伯研究合成氨的工业项目。在哈伯的多次失败与尝试下,最后借助焦炭转化成一氧化碳,经过复杂操作后,1909年获得成功。
哈伯从空气中成功离别并制造出氮的举动,使人类摆脱了植物只能依靠天然肥料的局面,农业进步迈上了新的台阶。
粮食安全一直影响着社会的很多方面,哈伯此举可谓直接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无数人称赞他是“从空气中制造面包的圣人”。为了表彰哈伯这一贡献,瑞典科学院也将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哈伯。
但正如“硬币也有相反两面”,氨的提取合成不光成为制造“面包”的要紧渠道,还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在机器年代,化学工业,军事产业的进步需要很多火药与硝酸,哈伯的创造也成功解决了材料的问题。哈伯本人也深受德国统治者喜爱,43岁的哈伯担任威廉皇家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变成“恶魔”
德意志帝国自成立以来,战争的种子便在德国统治者心中萌芽。
伴随一战爆发,同盟国与协约国均对战争抱有高度自信,国家人民也在极端军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中开始对战争表现出狂热。
同时,“天使”哈伯也深深陷入其中,在极端民族主义的低语声中,他开始变成借刀杀人的“恶魔”。
在国家的需要下,哈伯的实验室成为了为德国战争服务的实验机构,承担着有关化学武器的研发与制作。在怎么样击退敌人的模拟中,哈伯觉得,用毒气是一种耗时短,见效快的手段。在此偏激的想法下,哈伯开始研究氯气,芥子气与光气等致命毒气。
哈伯的想法获得了军方与统治者的赞扬,从此,他也开始担任在一战中推行“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
1914年,哈伯向德军建议,用研制的毒气化学武器可打造一支“毒气部队”。1915年,德军将盛满液氯的钢瓶送至西线,4月22日,哈伯亲自来到伊普雷前线指导毒气用。
傍晚,英法联军在战壕中亲眼目睹了德军停止用大炮袭击后,北面刮来借用微风四处散播的黄绿色烟云。在英法联军不能其解时,黄绿色烟云已笼罩士兵全身,不少人开始剧烈咳嗽,呼吸道充满着这神秘的气体,不消一刻便中毒而亡。
毫无疑问,这黄绿色烟云便是氯气。这是德国第四集团军施放的6000罐18万公斤氯气。在那场战役中,英法联军死亡五千多人,更有一万五千多人中毒。
德国的“毒气战”掀开了每个国家战争的新形势,在哈伯的“带领”下,其他国家纷纷研究化学武器,一战也因此掀开了近代化学战序幕。
在化学战中,哈伯可谓是“鼻祖”,在借助氯气进攻后,他又研发了芥子气。
芥子气相较氯气风险更甚,若人接触少量芥子气后,皮肤便极易引起红斑、水泡,甚至皮肤腐烂坏死。同时被感染的伤口愈合缓慢,容易导致二次感染。若接触很多芥子气,经皮肤与呼吸道等吸收后,可致使全身吸收中毒,风险紧急。
哈伯发起的“毒气战”虽然在一战中让他们损失极其严重,几乎130多万人因此丧生,但德国却依然没胜利。
1918年,在一战以德国失败告终时,哈伯却由于合成氨荣获诺贝尔奖,此举引发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很多科学家觉得哈伯此举是违背了人伦道德,不配获得诺贝尔奖;但依然有人觉得将毒气投入到战争中不是哈伯的初衷,选择支持他得到应有些奖励。
但不管如何,哈伯的老婆因自己而丧命。
临终“和解”
1915年,在哈伯充满热情地练习士兵怎么样更好学会氯气,将它吹入敌人藏匿处,迫使他们舍弃镇守,不然便迎接死亡。当有人质疑哈伯此举时,哈伯却说,若战争能以此方法结束,那样将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可好像只有他自己这么觉得。当哈伯整日穿梭在测试区时,他的老婆克拉拉一直紧张而绝望地看着自己老公的背影,萧瑟孤寂。
哈伯与克拉拉虽然因爱结婚,但结婚以后生活却并不顺利,克拉拉常常给我们的朋友写信抱怨二人的观念不合。当哈伯建议将毒气纳入战争时,克拉拉再也忍受不了。当克拉拉极力劝阻自己老公时,哈伯却指责老婆背叛了祖国。
克拉拉是一个喜好和平的人,既然没办法阻止老公,那就结束自己。
1915年5月1日晚,哈伯13岁的儿子赫尔曼发现了我们的妈妈倒在血泊之中。克拉拉选择用老公的左轮手枪结束我们的生命之时,哈伯却又在次日早晨前往前线察看毒气用状况。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推行“消灭犹太科学”行动,在生命的威胁下,哈伯被迫离开德国。背井离乡来到英国,哈伯在剑桥的一个实验室工作,1934年,哈伯因心脏病离开人世。
只不过,哈伯弥留之际,却提到期望能和自己第一任老婆克拉拉葬在一块,可能在那一刻,哈伯在心底答应了老婆的劝阻,与老婆“和解”。
哈伯离开人世后,原本是他用来制造杀虫剂的齐克隆B却成为纳粹党屠杀犹太人的武器。逝者已逝,但亲者犹在,1946年,赫尔曼自杀,有说法觉得其是羞愧于自己爸爸的战时研究。
- 上一篇:阳台3盆让身体健康的花,药费不需要花,每人都能种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1-09 自来水放盐能直接养鱼吗,自来
- 2023-12-19 鱼缸换水换什么水,如何给鱼缸
- 2023-11-26 斗鱼需要换水吗,用什么水养好
- 2023-10-12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介绍
- 2023-09-28 关于战争的诗歌 诗经中关于战争
- 2023-08-05 史上最无厘头的大战 整理历史上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