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科技 >
1.只须不“头痛”“头晕”,高血压就不紧急?
流言:没感到头痛、头晕,血压高点也没什么大碍,不需要治疗。
真相:这是一种危险的误解。高血压常被叫做“无声的杀手”,由于它在早期总是无明显症状,不少人即便没感到头痛、头晕,也会已经患有紧急的高血压。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中大约只有 13.6%~24%的人会表现出头痛,大约只有 7.4%~14.2%的人会表现出头晕。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脏、肾脏、双眼等要紧器官导致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发心梗、脑卒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不可以仅凭有无“头痛”“头晕”的症状来判断高血压的紧急程度,按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和健康生活方法才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点。
来源:科学辟谣
2.用药品给孩子散瞳验光对双眼有害?
流言:“是药三分毒”,散瞳药品会对孩子双眼有害,能不需要就不需要。
真相: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正确用散瞳剂对双眼不会产生风险,并且会使验配度数愈加准确。散瞳验光是为了消除假性近视带来的影响,如未经过合法散瞳验光就配近视眼镜,镜片度数跟孩子实质度数会有较大偏差。如此孩子戴眼镜一定会不舒服,甚至会促进近视的进步。因此,在专业眼科大夫的指导下用散瞳剂是有必要的。当孩子视力不好的的时候,还是建议到合法医院经过合法的散瞳验光之后再验配眼镜。需要提醒的是,散瞳剂应用时需排除忌讳症,并有肯定的使用方法与用量,需要遵医嘱用。
来源:腾讯较真
3.路边绿化带的银杏果等野果可以食用?
流言:秋季路边的绿化带会脱落不少植物果实,可以捡拾回去食用。
真相:这么做风险非常大。第一,辨认毒果对普通人来讲并不简单。很多野果虽然看着与可食用的水果相似,但事实上可能有毒。譬如,七叶树的果实马栗长得像板栗,但含有有害物质,误食可能致使中毒。而桐油果外形酷似核桃,但其内核有毒,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甚至心脏麻痹。除此之外,容易见到的银杏果假如食用不当,也会引发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为确保安全,建议大伙在合法市场购买经过检验的水果,防止采摘和食用不明来源的野果,以免风险健康。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推广客户端
4.耳朵有折痕预示冠心病风险?
流言:耳垂对角线有折痕,耳垂有冠状沟,耳垂出现褶皱的人被觉得是患上了冠心病。
真相:“耳朵(耳垂)折痕”不能作为预测冠心病的症状。虽然 1973 年有研究初次提出“Frank 征”(耳垂褶皱)与冠心病可能存在关联,但这个研究样本小、缺少对照组,科学依据不充分。后续的研究也没明确证明耳垂折痕和冠心病之间有势必联系。耳垂的褶皱可能只不过皮肤老化或长期压折的结果,特别在老年人中更为容易见到。真的的冠心病风险原因包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抽烟、肥胖、家族病史等。与其关注耳朵褶皱,建议更多关注这类已知的危险原因,并准时管理。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等症状时,应准时就诊检查。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推广客户端
5.生酮饮食能“饿死”癌细胞,帮助抗癌治疗?
流言:新研究表明,生酮饮食不只能减肥,还能饿死癌细胞,阻止肿瘤成长。
真相:千万不要这么做。生酮饮食指低碳水、高脂肪、中量蛋白质,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的饮食方法,需要大夫指导操作。而网上流传的所谓“生酮饮食”则总是被简化成了“不吃主食”,隐患不少。虽然有研究在小鼠模型中发现生酮饮食结合某种抗癌药物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但这是动物实验,且远未应用于临床。因此,简单觉得生酮饮食能“饿死”癌细胞是一种误导。更要紧的是,癌症的治疗是复杂的,不可以依靠单一饮食方法。除此之外,长期生酮饮食还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含肾脏负担、酮酸中毒和营养不均衡等问题。不要盲目追求未经验证的治疗办法,科学适当的抗癌方法仍需专业大夫指导。
来源:科学辟谣
6.喝醋能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流言:醋是酸性的物质,能溶解血管里的脂肪和钙,常常喝醋能软化血管。
真相: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第一,喝下去的醋不会直接进入血管,并且人体有健全的酸碱平衡调节机制,饮食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不会显著改变体内环境,更没办法溶解血管中的脂肪和钙质。除此之外,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是血管内斑块的形成,这类斑块由脂质、炎性细胞等多种原因组成,喝醋根本没办法“软化”这类斑块。更要紧的是,喝醋过量反而可能对健康不利。醋的强酸性或许会损伤牙齿、食道和胃黏膜,甚至引发胃炎或胃溃疡。真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是均衡饮食,降低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维持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而不是依靠喝醋等秘方。要保护血管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法才是根本之道。
来源:科学辟谣
关于科学范围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风险性等标准,甄选出热门流言进行特别解析,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网络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辟谣、头条辟谣、腾讯较真、网易健康、头条健康、百度问答、抖音短视频
科学辟谣:由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应对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掌握、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一同塑造,旨在切实提升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
评审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宋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
陈锐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 副教授
贾长凯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
顾垒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唐芹 中华医掌握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电脑甩狙课程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1-02 当心被“鸽”了!警惕藏在家养鸽子身上的隐患!
- 2024-11-02 不要让衰老偷走你的生活!解锁老年衰弱的健康密码
- 2024-10-31 探秘肾脏替代治疗——肾移植
- 2024-10-30 这4个“毁眼”行为不要再做了!再不注意,双眼真的要“报废”了…
- 2024-10-30 为何我摘下眼镜,就听不清其他人说话了
- 2024-10-27 我家没人得过就不需要担忧患乳腺癌乳腺癌=绝症真相是……
- 2024-10-23 蒲公英泡茶,解锁健康新方法
- 2024-10-21 木瓜红酒:美味与健康的双重享受
- 热点排行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