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包拯(999—1062)是北宋时期的名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进士出身。他秉公执法、一身正气,深受仁宗皇帝的溺爱,更由于明察秋毫,破案无数,被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俗话说千里马还的有个好伯乐,哪个是包拯的伯乐呢?笔者觉得是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为何说宋仁宗是包拯的伯乐呢,由于纵览包拯的一生,以他的秉性为人和脾气,是宋仁宗如此的仁君收获了“包青天”。
大家来分析一下包拯的一生。
包拯出身在名门望族之家,没传闻中坎坷的身世,更不是哥嫂养大的,而是爸爸妈妈双全、溺爱备至,从小同意着好的儒家教育,29岁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西永修县的“一把手”。然而包拯却有着紧急的恋家情节,便奏请皇帝把他派在爸爸妈妈身边上班,于是改任为和州(马鞍山和县)监税,等于在离家不远的和县管税收,就这,包拯和爸爸妈妈还是感觉不认可索性把官给辞了,当起了啃老族,这也让大家看到了包拯任性的一面。
这“宅男”一当就是十来年,直到爸爸妈妈过世,包拯才在其他人劝说下到安徽的天长县当了“县委书记”。包拯在家待业了十几年,这在现代人眼中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却是一般之事,宋朝重孝道,包拯的为了孝顺爸爸妈妈官都不要了,这是孝子!3年后,42岁的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今广东肇庆)“一把手”。
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文人雅士眼里的珍品,也是朝廷的贡品。这里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目上加征几十倍的数额,私下贿赂权臣,可包拯破除去这个多年的潜规则,只按规定数目生产端砚,哪个也不准私自加码 ,违者重罚。并且自己以身作则决不要一块端砚。这对于刚正不阿又不谙于人情世故的包拯来讲,如此做是太正常的事了,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不懂为官之道、不懂潜规则,与同僚格格不入的另类官员包拯,却因“端砚事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调到中央,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这让包拯愈加自信了,我就得如此做才能备受重、才能找到了我的生活价值。
包拯依据当时的朝政时局,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上提出过很多批评建议;对朝廷上下不合法、不合情的事就要行使我们的监察权,就要弹劾。据统计,在他弹劾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要紧大臣不下30人,有时为了一个人、一个案件总是反复上奏,大有不达目的誓不停手的气势,并且被他弹劾的都是当朝权贵。
他7次弹劾酷吏王逵,最后把这个宠臣拉下马;他弹劾仁宗最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 他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让仁宗几乎下不了台;他弹劾宰相宋痒,其人道德高尚,实无过错,包拯却弹劾他身为重臣却毫无建树......
包拯这股子劲让大臣见了就怕,甚至仁宗皇帝都有点畏惧三分。作为监察御史,包拯有时还要和皇帝当面理论,在争执到达最高潮时,义愤填膺滔滔不绝的包拯,将唾沫星子溅仁宗一脸,让皇帝尴尬至极又窝火。据史书记载“温成(张贵妃)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
根据常理,一个人让人把唾沫喷到脸上后,地位再低的人都会反抗的,可是宋仁宗不但没发火,而是到了后宫,来到张贵妃面前,才“举袖拭面”。仁宗皇帝的大度,想来是为了国家考虑。可这在包拯看来,却以为连皇帝都怕了自己,就愈加认真和执着了,以至后来仁宗皇帝甚至到了一见包拯就躲起来的地步。
包拯如此的确有点过分了,俗话说君威难测、伴君如伴虎,如果换成其他皇帝,包拯早就去世了几百回了,宋仁宗的确太仁慈了,是他收获了包拯,也就有了名传千古的“包青天”。
包拯病逝后,老百姓莫不伤感,宋仁宗亲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悼念。欧阳修曾说,包拯一辈子“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这个评价是准确的。但大家也包拯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位默默支持他的男性----宋仁宗!
- 上一篇:关于饥饿你所不知的20件事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0-11 数字罗盘课程电脑
- 2024-10-05 射水鱼为何会喷水,射水鱼的本领介绍
- 2024-10-04 三个字文静女网名大全
- 2024-10-04 四个字文静网名
- 2024-10-04 文静古风的2个字的网名
- 2024-10-03 女人文静四字网名
- 2024-09-29 在昨日新赛季的更新推广文案中S25赛季的赛季动画名字是什么
- 2024-09-29 《守望先锋》温斯顿背景及技能解说 守望先锋温斯顿什么皮肤手感好
- 热点排行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