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 >

在国博聆听万古长歌——国博“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印象

www.engleezy.com 2025-02-01 17:00 生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带你一起看大展】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王笑妃

1月21日,记者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墙上恢宏大气的巨幅长卷撞进眼帘。长140米、高1.8米的长图,以中国水墨画的笔法,将湖南史前考古的成果表现出来,勾勒出湖湘先民逐水而居、狩猎采集、驯化水稻、构筑信仰、营造城市的壮阔场景,如一首流动的长诗。

这个名为“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的展览精心遴选了49组、91件考古文物,构建起湖南地区距今50万年到王朝纪年之前的考古学文化年表,勾勒出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发展轨迹。

观众漫步在恢宏的画卷与精美的文物之间。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墙上的长卷中,生动描绘了最早的湖湘先民是如何逐水而行,在河漫滩上迁居,在河畔高地上搭建营地;又是如何击石为器,手持长木矛、挥舞石球,伺机围猎落单的大型猛兽的场景。旧石器时代,鹿、象等相对温顺的动物是先民的主要猎捕对象。展柜中,出土于湖南永州市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约21000至13800年的剑齿象臼齿,足有成人手掌大小,足以想见这种远古生物身躯之硕大。不过,最终它可能还是成了先民的“盘中餐”。这枚剑齿象臼齿也许正是湖南地区远古先民一次围猎的“战利品”。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如何捕猎?展柜中有个拳头大小的石球。它出土于湖南常德澧县鸡公垱遗址,距今约20万年。石球重量足,使用起来具有阻力小、速度快、运行稳定、杀伤力强的特点,是先民的狩猎神器,可在狩猎中直接投掷击打猎物,也可当成“飞索石”使用。

城头山遗址出土的距今6300至5300年的彩陶杯。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再往前走,画卷中一派丰收祥和、安居乐业的景象。这里是彭头山,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所知最早的定居村落。画卷一角,肌肉虬结的先民正在制作陶器,他脚边一组造型奇特的组合陶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转身,赫然发现它的原型就在身后的展柜里。这组出土于湖南常德澧县八十垱遗址的陶器,距今已有9000至7800年,在三个靴形支座上架起一个陶钵。钵最初也作炊器用,是原始先民们日常生活中用于炊煮食物的主要器皿之一,类似今天的锅。而这组陶器最有趣的是三个支座,不但纹饰精美,而且造型别致。支座前部呈猪嘴形,两腰及前后挡还有三角形或长方形的镂空。先民如何使用这组器物?有一种可能是支座与陶钵等炊器配合使用,将炊器架起来烹煮食物——即灶的早期形式。记者观察到,支座内部中空,猪唇和牙又都是镂空的——也许先人在钵底生火的同时,还可以在另外三个支座中生火,在支座的背上炙烤加热食物?

在画卷中的高庙文化部分,一部分先民正忙着制作白陶,陶器上神秘的大口、獠牙的兽面形象,太阳纹及鸟纹,反映出先民丰富的精神世界。距今七八千年前,生活在沅江和湘江中上游的先民们仍固守着采集渔猎的传统,并创造出了一套神秘诡谲的信仰体系,还将其绘制在白陶之上。位于沅水之畔的洪江高庙遗址,很可能就是采集渔猎者们集会祭祀的场地。展柜中,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几乎件件都装饰有神秘的图案,从白陶簋上的太阳图案,到陶盘上戳印的张开双爪、双翅展飞的凤鸟图案及吐舌的獠牙图案,再到白陶盘底部模印的规整对称的八角星图案……这些戳印于陶器之上的图案,使人们得以窥见远古信仰体系的一角。

“高庙时期比较核心的信仰是对太阳的崇拜,陶器上有很多太阳纹,不少鸟纹和兽面纹也是与太阳纹结合在一起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主任张兴国表示,因为有对太阳的崇拜,先民就会逐渐观察起太阳运行的规律,进而累积天文历法相关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

漫步在恢宏的画卷与精美的文物间,观众仿佛穿越数十万年的古老岁月,走过三湘大地上一处处史前文明遗迹,聆听湖南史前文明发展吟唱的万古长歌。

(光明日报北京1月2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2日09版)

阅读剩余全文()

Tags:生活百科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泡浴 白色霜状 血流量 战士 干酪 新月さなえ 是一个 盒马 色素 麦冬草 牛肉粒 白粉病 旅游攻略版本 游览 阿城 丁立梅 紫番茄 划片 结晶 能力 悲剧 戴耳机耳朵疼 拼多多 矿泉水 冯权 安眠药 腋毛 余远辉 工会 Niu Zhenhua 红血丝 吸烟者 封赏 车辆 羽绒服 大冢智子 臀部减肥方法 李浩 免费 整理箱 香调 单心房 逆心 芫荽 东西 鸡翅 洗鼻 十三刺客 白嫖 手脚冰凉 银杏树 补叶 银耳 孔子 晕船 窝藏 培训机构 小毛病 千年 小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