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原创:江小惜的科普课堂
哈喽,我是江小惜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当仁不让的供水“大户”它到底如何运作的呢?它的水质是不是达标?跟着小惜来认识一下吧【一湖喝饱,全家不渴】大家都知道鄱阳湖有着充沛的水资源好似人体的心脏源源不断为湖区周围输送着生命血液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一环扣一环的湖区生态就会发生“滚雪球”式影响下面来看一组统计数据浅认识下鄱阳湖的“供血”状况2020年湖区的用水总量约82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约42.5亿m3工业用水量约29亿m3城镇公共用水量约2.5亿m3居民生活用水量约6.5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约1.5亿m3正是由于湖区河网纵横引水取水便捷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借助撑起了这庞大的用水量千千万万的湖区生物得以滋养湖区的生活、农业和工业也进步蓬勃
【干旱对供水有哪些影响吗?】作为江西的“心脏”它的每一次跳动都会牵动湖区及周围百姓的心近些年来鄱阳湖的“脾性”变得很难捉摸主打一个喜怒无常、心律失常要么涝、要么旱汛时百姓们携手抗洪旱时又挖空心思保障农田灌溉2020年鄱阳湖流域遭遇超历史大洪水受灾人数近千万然后2021年相对平稳了一年2022年又遭遇了超历史大旱水域面积缩水超九成各项用水告急!干旱需生活救助的有24万人湖区农业受灾面积超越1000万亩沿湖359万城镇居民和4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遭到影响农民着急稻田“着急”百姓了解了“丰水区域也这样缺水”
在旱情形势最严峻时不只农业灌溉取水困难沿湖居民饮水安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守着中国最大淡水湖却没水喝??怎么办供水困难问题是当时的头等大事2003年以来鄱阳湖有11年跌破极枯水位(在1953-2003年的50年间只有16年跌破枯水位)每每遇上干旱各级政府和部门都使出浑身解数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应付灾害2022年无疑成为了更难的一次一方面有关部门天天安排桶装水免费送给居民临时缓解平时用水困难其次选取适合地方修开途径、打井安装临时水泵抽水加强上游水库放水延伸取水口的管道等等只须能取水就是好办法通过水库等水利工程的联合调度省内29座大中型水库补水4.56亿m3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就如此多措并举总算是让鄱阳湖的“血管”流动起来了成效勉强过关农民们终于呼了一口气
虽说逆境中的中国人民是压不垮、打不倒的但付出这么大的本钱和代价却只能解决局部和暂时的问题很难解决秋冬季节供水困难的源头问题很多湖区人民心里忍不住想问如此身心疲惫地对抗还会有下次吗? 【大势所趋,大家该如何做?】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现象多发频发在这种外部刺激下鄱阳湖更容易遭到影响而功能紊乱涝旱急转就是典型的表现之一在6月时降雨多、水位猛增但进入7、8月后几乎极少下雨2022年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录的最干旱、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紧急、气温最高的一次自然灾害将来或许会更多或许会更极端干旱将成为自然灾害中的头号问题
假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维护周围生态的健康进步大家不只要保护赣鄱大地的“心脏”也要提前做好应付如何做呢?第一节水!节水!节水!“节水优先”思路告诉大家水作为地球的宝贵资源无论是不是干旱大家都要节省用生活、农业、工业都要节水二是加强水库蓄水和加固堤坝蓄水量提高了底气也更足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的同时也能让农田喝饱水帮助丰收、保障生产三是提前采取延伸取水管道、修建围堰、多级提水等方法有了水库做保障途径、管网要跟上条条管道能取水水质监测也要加大有了量,要保质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为大伙筑牢饮水安全屏障四是应对打井在水位极低的状况下可以采取应对打井的方法抽取地下水来灌溉此外以后在遭遇类似2022年极端气候时可以结合中长期的天气预报推行水资源统一应对调度来缓解极端枯水的影响所以节水号角吹响了!取水设施齐全了!水从哪儿来??
大家在之前的文章中学习过
鄱阳湖是一个过水型、吞吐型的湖泊湖区自己水资源总量较少大多数水来自流经此地的“过境水”这一特质说明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用好这类水从源头上改变湖区的取水条件和水质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改变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对于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借助的影响是一条科学所向的道路帮助达成流域及地区可持续进步每一次鄱阳湖正常平稳地“心跳”都是赣鄱大地最好看的的律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4500万江西百姓的妈妈湖万物生灵繁衍生息的天堂只有在大家手中守护好这一湖清水才得子孙后代在阳光下、在绿水青山间无忧无虑地奔跑······
- 上一篇:格网化小麦估产模型提高产量预测精度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