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指的是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15种元素的总称。科学家已经对几乎所有镧系元素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应用在很多现代技术中,比如激光、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X射线屏幕,甚至是一些抗癌药物。然而,钷(Promethium),元素符号定为Pm,这个坐落于周期表中第61号的镧系元素,却在实验研究中明显缺席了。长期以来,研究职员都对它的基本化学性质了解的很有限。
直到2024年5月22日,《自然》杂志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研究,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包括钷离子的配位化合物。这一发现不只填补了实验研究中的空白,还为镧系元素的全方位实验对比提供了重点数据。
钷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02年。当时,化学家Bohuslav Brauner提出,元素钕(Nd)和钐(Sm)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新的元素,这是由于它们的原子量差异比镧系元素中任何其他相邻元素的差异都大得多。然而,直到1945年,科学家们通过核反应剖析才初次确认了原子序数为61的钷。
虽然钷可以通过核反应合成,但自然存在的钷极为稀有——在地球上的任何时刻,自然存在的钷只有几百克。事实上,钷是镧系元素中唯一没稳定同位素的元素,这意味着所有钷的同位素都会自然衰变为其他元素。钷-145和钷-147是两种容易见到的钷同位素。其中,钷-145的半衰期最长,为17.7年;而钷-147的半衰期为2.6年。钷-147由于其适中的半衰期,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和核电池中。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更好地研究钷的化学结构,研究职员第一需要在水溶液中稳定钷离子(Pm³⁺)。因为钷的高活性,它极易在水中与其他物质反应,因此他们用了一种名为PyDGA(bispyrrolidine diglycolamide)的水溶性配体。这种配体分子通过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有效稳定了钷离子,防止其与水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图:PyDGA配体与钷离子结合,会形成稳定的钷配位化合物[Pm(PyDGA)₃]³⁺
接着,研究职员借助同步辐射光源进行了X射线吸收光谱剖析。这种技术通过照射样品并测量样品对X射线的吸收状况,可以精准地揭示样品中的原子结构。不同元素吸收特定能量的X射线,因此研究职员可以借此辨别样品中的元素并剖析它们的排列方法。通过这项技术和量子化学计算,他们揭示了钷配位化合物的一些重点化学性质。比如,他们发现了钷是怎么样与周围氧原子结合的,并初次精准测量了钷与氧原子的化学键长。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职员不只研究了钷配位化合物,还将同样的配体与其他镧系元素(譬如最轻的镧和最重的镥)结合。然后,他们测量了每种镧系离子与配体中氧原子之间的化学键长。这个键长反映了配位化合物中离子的半径。结果显示,从镧到镥,伴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键长会渐渐变短。这种现象被叫做镧系元素缩短。
换句话说,镧系元素缩短指的是镧系元素伴随原子序数增加,其离子半径渐渐减小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过去主要依靠于理论计算和间接实验推断。此次研究是初次通过直接实验数据证实了这一现象,填补了镧系元素研究中的重大空白。
图:镧系元素缩短现象。
理解镧系元素缩短尤为重要,由于这个现象不只影响镧系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增加了这类元素离别的困难程度。因此,新的研究可以帮助开发愈加高效的离别技术,这对于镧系元素在可持续能源系统中的应用至关要紧。
总的来讲,尽管钷在地球上的存在量极少,但通过科学家的努力和一流的研究办法,大家正在逐步解开这个神秘元素的面纱。将来,钷可能会在能源、医疗和材料科学等范围发挥更大有哪些用途,为解决很多技术难点提供革新的解决方法。
论文连接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267-6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技出版社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公司
- 上一篇:将来的语音辨别,不只能“听懂”用户的话,还能……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1-22 中国天文掌握2024年度天文科普短视频作品寻求活动结果公示
- 2024-11-21 在低空修条“路”——低空经济
- 2024-11-19 #千万IP创科普 #省级三等奖:《低碳环保,绿色生活》
- 2024-11-18 #千万IP创科普# 冬天骑行,如何充电才能安全
- 2024-11-15 植物怎么办隔离,达成“传宗接代”的
- 2024-11-13 消防“热”常识 | 公共场合失火逃生48字诀 #千万IP创科普
- 2024-11-08 应对总医院科普时间:立冬了,全方位抵御四大“寒季病魔”,你筹备好了吗
- 2024-11-08 科普我来讲丨真有长在树上的“面包”!粮食与水果悄悄“合体”了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