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测量的基础研究中获得要紧实验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侯志博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朱黄俊教授合作,初次实验演示一组不等价的相互无偏量子测量具备不同信息提取能力。该研究成就于2024年2月2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基于相互无偏基的量子测量,又称为相互无偏测量或互补测量,在基础研究和量子信息处置中发挥着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假如两组相互无偏基不可以通过酉变换相互转换,则称他们不等价。这种不等价性长期作为一个有趣的理论问题被研究职员关注,然而这种不等价性是不是具备实质意义缺知之甚少。
项国勇研究组使用近年来着力进步的高精度多拷贝光量子精密测量平台[Nat. Commun. 9,1(2018); PRL 124,060502(2020); PRL 125,020501(2020); PRL 126,070503(2021); PRL 128,020502(2022)],在实验上验证了四维空间中不等价的相互无偏基测量基在三拷贝量子态实质测量问题中具备不同信息提取能力。实验中使用相互无偏基测量基进行量子态信息提取,用保真度来衡量信息提取能力,因此保真度和互相无偏测量基的其内禀性质有关。伴随相互无偏基选取的不同,实验得到的最大保真度与最小保真度相差约4%,与理论预测的平均偏差仅为0.16%,这了解地展示出不等价的相互无偏基拥有不同信息提取能力。这项研究标志着不等价相互无偏基的研究从理论跨入实质,在量子态估计、纠缠测试和量子通信等很多量子信息处置任务具备潜在应用价值。图1.区别不等价相互无偏基的基本思想。
图2.不等价相互无偏测量得到的三拷贝量子态估计保真度
- 上一篇:雏菊的花语及传闻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