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教育 >

在大家小的时候,父亲常常会说一些不经意的话,让大家小小心灵受伤,大伙还记得那些话吗?今天的今天一些儿童心理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恐惧父母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大伙尽可能少说,最后做到不说哦!
1、“、没用的东西。”
错误之处: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用难听的话语数落孩子。
如此做的坏处:智商再愚钝的孩子也能领会出这种话包括的“恶意”,心灵会遭到莫大的伤害。除此之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该如何做:不论孩子再如何不对,事情再如何完成得不好,也绝不可以贬低孩子的人格,用侮辱性的话语数落孩子。孩子犯了错误误不要紧,要紧的是让他记住犯了错误是什么原因,防止下次再犯。同时,这是打造孩子自信的好机会,要帮助孩子打造自信。
2、“你真的是个。”
错误之处:同样是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让孩子自信降到最低点。
如此做的坏处:智商再愚钝的孩子也能领会出这种话包括的“恶意”,心灵会遭到莫大的伤害。除此之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该如何做: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父母会大声呵斥,“!木脑瓜!”这种做对孩子的自尊心导致紧急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呵斥和嘲笑不是一个好父母应该拿来对待孩子的态度,但日常犯了错误的例子比比皆是。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错误之处:用一种讽刺和轻蔑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的蔑视,容易导致自卑。
该如何做:儿童教育专家通过一项调查,概要出爸爸妈妈在教育子女时最易踏入以下七个不益孩子成长的禁区,父母最好牢记好7种忌讳语言,尽可能防止说出这类话。
4、“住嘴!你如何就是叛逆呢?”
错误之处:没冷静下来,就用暴力的语言对孩子发脾气。
如此做的坏处: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锐的。因此,你发脾气,也必然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情绪。但,他还弄不清,你为何发脾气。也就是说,在不少你发脾气的时候,他虽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并不了解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该如何做:换个角度想想看,让自己冷静下来。
5、“我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错误之处:太过于严厉和,把话说死又不给理由,让孩子没还口的空间。
该如何做:严格需要并非什么坏事,凡是事都有个“度”。事实上,老说孩子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的妈妈大多是完美主义者。她们批评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还没尽力呢。而父母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上的最大风险是:日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了解,孩子都需要以心理上不断地作源于我一定,来获得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有些时候父母意识不到我们的做让孩子心里多么不快,过于严厉的只不过孩子最不欢迎的父母的一种。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错误之处:威胁恐吓类言语。类似的话还有“若不好容易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叫你去喂狼”等。
如此做的坏处:这种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彰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爸爸妈妈的亲热和信赖。
该如何做:爸爸妈妈要取信于孩子,对孩子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要乱许愿,承诺要兑现。爸爸妈妈对孩子要宽容,要体谅。要允许孩子有缺点,给孩子自省改过的空间。这两点可以使爸爸妈妈在孩子心里树立起权威,而又不让孩子感到害怕。
7、“求求你不要再如此做怎么样?”
错误之处:没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对象进行交流。
替代语言:“爱你,但不喜欢你如此做。”
该如何做:身为爸爸妈妈,总免不了有时会责备孩子。这时,非常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如此,你的孩子会了解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爱你”,如此做也能提醒你一个人,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假如能如此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维持冷静了。其实,同样的意思,父母用不一样的语言和口气讲出,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成效,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错误之处:把孩子当作“弹簧”,觉得只有多给些重压,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力量。
该如何做:把孩子当作“弹簧”,不是非常妥当。人都有惰性,适合的重压能够帮助前进,但重压过度容易致使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有的爸爸妈妈担忧表彰会让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觉得严格需要更要紧,事实上对孩子任何一次进步准时给予赞扬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特别反感父母对他说:“你本来还能做得更好、考得更高……”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错误之处:夸大我们的感受,以“威胁”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负罪感。
该如何做:要让孩子自信,父母自己第一要表现得很自信和坚强,防止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如此做可以吗?”。
每位父母都应牢记,孩子们一直那样好学而又很容易被感动,他们期待父母的指导、鼓励,但他们更期望能相信我们的能力,让孩子打造自信心的重要在于父母。
10、“你又做了错事,真的是坏透了。”
错误之处:由于一件事没做好,就否定孩子的所有,贬低孩子的人格。
类似表达方法:“你又把饮料弄泼了,你不会好好拿杯子吗?你如何就这么笨?”
该如何做:这类会给他们带来羞愧感,孩子还会因此惧怕遭到惩罚,要了解学龄前儿童出现各种情况是容易见到的事,需要记住,孩子们不是故意要如此做的。
猜你喜欢
- 2024-02-27 处置交通事故为何要爸爸妈妈的正反两面复印件,交通事故为何要身份证复印
- 2024-02-27 孩子不与父母交流如何解决 孩子不想与爸爸妈妈交流是什么原因
- 2024-02-22 成都未成年子女投靠爸爸妈妈落户指南 成都未成年子女投靠爸爸妈妈落户指南
- 2024-02-17 爸爸妈妈怎么样跟两岁孩子讲道理
- 2024-02-17 从小被爸爸妈妈干扰的孩子 长大后是什么样子 后悔已来不及
- 2024-02-17 爸爸妈妈可以犯的三种早教错误
- 2024-02-16 父母故意犯了错误 更有利孩子成长
- 2024-02-16 爸爸妈妈做好榜样 让孩子更自信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