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北京时间6月21日4时51分
大家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夏天的第四个节气
夏至
夏至的“至”,的意思是?
这里的“至”,并非“到来”的意思,而指的是“极、最”,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
清陈希龄《恪遵宪度抄本》中讲解了“夏至”一词的起源:“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
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地方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则开始了昼短夜长的天气变化。
夏至并不是最热时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区域来讲,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但并不意味着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虽然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但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达到最多的时候。并且,夏至将来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甚至有时还有冰雹产生,不过这种雷阵雨或者冰雹来得快,去得也快,降雨范围也都比较小,大家也将这种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的现象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而真的的暑热天气,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即大家常说的“三伏天”。
夏至三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夏至三侯生动地描绘了夏至时节自然界的景象。
一候鹿角解:《逸周书》曰:“夏至之日,鹿角解”。古人觉得夏至是一年中至阳的一个节气,夏至而阴生。由于鹿的角朝前,是向阳而生的,所以是属阳,夏至后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鹿角便开始掉落。
二候蝉始鸣:终年蛰伏土中的雄蝉,一朝蜕变,便毫无顾忌地鸣叫起来,在其有限的“蝉生”里,合奏着一首快活逗趣的交响曲。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半夏的成长习性与夏至时节的气候特征密切有关。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正是半夏成长的最好时期。
多样风俗过夏至,你选哪一种?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周代就有天子夏至祭神、举行尝黍仪式的风俗,祈求消灾年丰。民间将竹叶或苇叶把黍包成牛角形状,先祭祀祖先,再把角黍蒸熟品尝,庆祝丰收。
互赠折扇:在没空调和电风扇的古时候,扇子成为古人夏日解暑必须具备的之物。古时候民间有夏至日女子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的风俗,用于用来扇风、散去体热所生浊气,以消夏避伏。
夏至之后,皇家会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此规范始于周代,历朝历代沿用。宋朝还会给百官放假三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家对夏至的看重。
食夏至面:夏至日吃面尝新,庆祝粮食丰收,祛湿避暑,降火开胃。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阳春面、凉拌面、炸酱面、打卤面……面面俱到。
食夏至饼:大家用新麦做麦粽、包子、馒头,用麦粉调成糊糊摊成薄饼,烤熟后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俗称“夏至饼”,食之清爽爽口。
给牛改变伙食:古人还有夏至给牛改变伙食的风俗,风靡于山东临沂等地,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了解如此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夏日运动应该注意
夏天一般是大家进行体育训练的高峰期,但获得身心愉悦的同事,必须要防止气温和环境致使的运动伤害。
高温耐受程度较低者可选择天天半小时的快走、慢跑等轻有氧运动,耐受力强的人也最好天天不要连续剧烈运动超越一个小时,并防止突破最大心率的70%。
天气炎热时,尽可能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在运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休息,注意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在热天建议降低户外活动;假如训练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状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准时休息。
夏天运动时汗液很多排出,若不准时补充水分则会加快脱水进程,致使疲劳、抽筋、中暑甚至晕厥等状况发生。热身时就应补充200-350毫升的水,运动过程中每20分钟左右应进行一次饮水,每小时摄入量低于1升。运动后还要依据疲劳程度适当补水,在饮用常温水的基础上,也可以辅之以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夏日的生机在这天达到极致,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让大家感受夏季的美好,心怀热忱,向阳盛放!
综合来源:新华网、光明网等
本文图片及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 上一篇:净水器和空气净化器的不同之处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6-08 小伙儿被一条鱼毒倒了大夫:年年强调年年有人吃......
- 2024-06-07 怎么样训练身体健康自信
- 2024-06-03 做彩超时,大夫涂的“果冻”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 2024-05-31 口腔溃疡不太疼,小心癌症来敲门
- 2024-05-30 成人如何训练身体才健康
- 2024-05-29 番石榴的健康食用指南
- 2024-05-25 凉粉卡路里与健康饮食
- 2024-05-23 豆浆加红糖,健康又美味的搭配吗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