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 >

《歌手》动不动上high E,我如何还在忙忙碌碌寻音准

www.mourener.com 2024-06-03 16:24 生活

编者按:

看《歌手》已经成了很多朋友每周五晚上的乐趣。参赛歌手们不畏现场直播,直接拿出看家本领炫技开大。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不禁“妄想”:假如我也能唱成如此……那样你是否也好奇过,为何有人有的人是天生歌手,而有的人只须唱歌就一定跑调呢?

歌手们的舞台在《歌手》,而大家的舞台在KTV。

每逢周末与假期,都有热心人招呼大伙去唱K吧?可惜……对于大家这类嗓子被天使吻过的人来讲,他们简直比圣诞节老人还老套!这么多年了,他们如何还要唱K?如何还能越唱越好?大家如何还是五音不全,唱个歌就像杂技表演?

五音不全的名侦探柯南在宠溺的弹幕丛中唱K

大家没柯南那样坚强的脸。作为一个多年在KTV包房的死角默默玩手机,只在酒喝高的大合唱中仰面微笑的孤独者,或许你早就听说过失乐症(amusia),并骄傲地把自己划入了这被神眷顾过的少数神经病?

然而,真的患上失乐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那可不是“我生来唱歌就跑调”这么简单,有的倒是离奇到近乎诡异。

读完下面的病情陈述,你若入坑,不必难过,有大把拉风的伟人与你同病相怜。

若没入坑,或许你不再会叶公好龙,转而像声乐班的广告商那样宽慰自己:一定只不过缺少足够练习吧?假如把耳朵的辨音、发声的控制、对歌曲的记忆都练好,唱个K有哪些难?

然而,即便真的都练好,你没准还是唱歌跑调。

所以,大家到底是为何五音不全呢?

Part.1

失乐症=“我生来唱歌就跑调”?

在光荣地自封为失乐症病人之前,大家得明确音乐认知神经科学意义上的失乐症到底是什么。

宽泛概念非常简单:失乐是丧失了对音乐的正常认知功能。

严格分类比较复杂。大家应该都没中过风或者撞坏头,就不必混同于那些后天脑损伤导致的可怜病例了(譬如1870年有位德国音乐家右脑受伤后,可以用提琴拉出听到的旋律,但用钢琴硬是弹不出)。

无脑损伤史、其它认知功能(包含对环境音和说话声)无恙的人也会失乐,此为先天失乐症(congenital amusia)病人,约占总人口4%,不算少。

有什么症状呢?这有点像“天生的盲人做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除非亲患,不然不容易设想。

大家先来看看认知对象:音乐。简化地说,其最基本元素包含:

音高(“哆”、“来”、“咪”)、步伐(“呛呛起呛起”)、音色(长笛声或鲸鱼的歌声)等。

它们组合起来构成:

音程:两个音的音高关系,有些音程协和,听起来悦耳(“哆”和“嗦”一块),有些不协和,听起来刺耳(“咪”和“发”一块)。

旋律:不同音高的音根据步伐有组织地出现(“登登等登,凳登等灯”),不少旋律都围绕着一个主要的音呈现出稳定的调。

在一般社会条件下成长的正常人,能听出两个音高、步伐、音色、旋律是不是相同,音程是不是协和,与某个音高对于一个旋律或调是不是协和(在没在调上)。

就步伐而言,连鹦鹉或海豚之类有语音学习力的动物都能按拍子点头哈腰地跳上一段。

生性热情的那只鹦鹉按对面主人吉他的步伐大肆甩头

而先天失乐症病人,即便受过长年练习,在认知这类音乐元素时,还是会出问题,譬如:

失音高:临近的音高基本听起来都一样。

失步伐/ 节拍聋(beat deafness):听不出步伐。有趣的是,若无音乐,只剩步伐(譬如节拍器),有些病人也能找到拍子。换句话说,她会跳踢踏舞,能做广播体操,可以喊着劳动号子抡大镐,但每当音乐响起,就是一脸懵。

失旋律(amelodia):所有歌基本听起来都一样。换句话说,中华曲库、西方乐史、阿里星球、网易云村、王菲和约瑟翰 庞麦郎……全加起来,都是同样的,一坨,可怕的,噪音。

失不协和感、失调:听不出不协和音程的刺耳、听不出对于某个旋律或调的不协和音(不在调上)。

失音色/ 音色障碍(dystimbria):肖邦的玛祖卡听起来就像“倒塌的新建筑”乐队的碧丽霞(Blixa Bargeld)善于的那种砸锅卖铁的工业噪音。

住在巴黎的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和曾住在北京的德国工业噪音头子碧丽霞

上述这类问题,可能单独出现,譬如一个打不对拍子的人分得清音高,一个分得清音高的人却听不出旋律或不协和音;更可能是重叠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极端体验呢?

一位有着如此不幸的美国病人居然去听了一次歌剧,据她说:“全都像在惊声尖叫!”

还好她没来听河北梆子。

对先天失乐症的神经基础研究正在推进中。

很简化地说,处置音高、调性、协和感的,主如果右半脑的听觉皮层(在头右)。处置步伐,则不只有左半脑的听觉皮层,也有右半脑的,还有运动皮层(在头顶)、小脑等等。处置更丰富的音奥创息,也就涉及更复杂的(譬如与记忆或情绪有关的)脑结构和神经通路。

大脑皮层功能结构

上述硬件的异常导致了各种先天失乐症。比如,在右半脑一个叫额下回的结构上,病人这里的脑白质比正常人要少,脑灰质要多,且皮层要厚。这可能影响了与音乐有关的神经通路的发育。

图片来自Hyde, K.L. et al. 2007 Cortical Thickness in Congenital Amusia

又比如,听到较大音高变化时,病人脑中一些皮层下结构的放电两倍于正常人,听到较小音高变化时,却毫无反应。

鉴于没人爱听神经解剖学术语,听完也记不住,大家就不细说了。

目前,你还确定自己是失乐症病人吗?

Part.2

伟大的先天失乐症病人们

假如你还确定,别慌,这不过是不需要把钱花在音乐产业上而已。

更何况,还有这么多往圣先贤作病友。

打赢南北战争的格兰特将军是典型的失旋律症病友,他对记者说过:“我只了解两个曲调,一个是《扬基小调》,一个不是。”言下之意,其它的听起来都一样。

大头贴泰斗切 格瓦拉则是典型的失步伐症病友,生在阿根廷,他居然听不出探戈的拍子,舞跳得乱七八糟,只好醉心于数学题和打游击。

格兰特不喜欢听军乐。电影《摩托日记》对格瓦拉跳舞能力的反映基本符合实情

担忧五音不全会干扰文学写作的有志年轻人也可放心,生理机制不谈,现有大师为证:写《当你老了》的诗人叶芝五音也不全。

更确凿的是写《洛丽塔》的作家纳博科夫,他在著名自传《说吧,记忆》中直陈:

“我遗憾地讲,音乐对我的影响只是像任意的一串声响,多少惹人烦躁……音乐会上的钢琴和所有木管乐器,动静小点儿,我觉着无聊,动静大点儿,那就是剥我皮啊。”

典型的失音高、失旋律、失调、失不协和感、失音色症病友,鉴别完毕。

叶芝童年患有读写障碍,拼不对单词,非常可能与失乐症有关;讨厌钢琴音的纳博科夫在《洛丽塔》结尾让男主射杀弹奏钢琴的情敌

Part.3

走音、跑调、五音不全、声乐练习

在最后确诊前,你可能注意到了哪儿不对:

讲半天,为何先天失乐症都是听不出这,听不出那?!大家常说的走音!跑调!五音不全!全是关于唱歌的!根本还没有提到啊!它们属不是失乐症呢?

的确,有别于历史悠久的后天失乐症,先天失乐症是近十几年的新兴范围,研究多侧重音乐感知功能的失常(即“输入”,譬如听歌),而极少涉及音乐表达功能的失常(即“输出”,譬如唱歌)。

不过,就后者而言,有一个尚在讨论中的定义,叫“音准差的唱歌者(poor-pitch singers)”,指那些一直唱不对音高或旋律的人。抛开“走音”这种临时发挥失误不谈,这个定义几乎等同于最常用意义上的“唱歌跑调”或“五音不全”吧。

五音非常全的左小祖咒、摧枯拉朽的巴主席、记错了歌词分布但并没跑调的范德彪

大家常常被如此励志:只须你耳朵天生没问题,能听源于己跑调,就有救!把发声练好,再选对合适你音域的歌,就绝对不会跑调了!

换句话说,作为一名音准差的唱歌者,假如大家对音乐的感知功能正常,能区别音高,有协和感,就能像声乐班的传单忽悠的那样:“假以正确练习,可唱《青藏高原》!”

这种说法背后诱惑的道理是:

一个人,假如(1)能了解自己该唱什么音(感知功能),又把自己练习到了(2)能唱出那个音(表达功能),且(3)能记住整个旋律(记忆功能),那样他就不会跑调。

可惜,研究表明,在人类中,还有如此一撮人,他们耳朵正常,音域宽广,记忆不差,以上三种功能都拥有,然而,还是跑调。

这是由于,上述道理忽视了第四种认知功能,那就是对感知音乐和表达音乐这两种功能的协调。就像了解篮筐在什么地方,也投得上去,可就是投不进的篮 球队员——他们了解该唱什么,也唱得上去,可就是唱不对!

假以正确练习的“音准还是非常差的唱歌者”,占总人口的10%到15%,不算少。

他们是没救的。

音乐的黄金国,对4%的先天失乐症病人关上了门。

歌唱的温顺乡,对10%-15%没办法被练习好的五音不全者关上了门。

假如大家不是他们,到底为何五音不全呢?

可能就是懒吧?或者是有意的。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Tags:音乐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咸肉 荞麦花开 菇体 删除 Lin Dongfu 儿童 大帝 葱性 医疗保险 刘昌华 史力克 华藏 母亲 读过 广州 叶冰伦 持卡人 证件 京之华锦 菊花茶 刘健 长葛市 乐行网 廉赛 潮州 患病 求福 管理所 乐途 显示器 乐读窝 区域 许愿兔 东方旅游 闽清县 会导致 服务站 元顺帝 反流症 古德白 吉冈奈奈子 献血者 柠檬水 魏国 双剑 陌上花 直播 肉皮 莲花 放松 艺术馆 黑暗之魂3攻略 施水 民主党 冉云飞 青条鱼 母菌 普通高等学校 刘如意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