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教育 >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www.ewonz.com 2024-04-25 17:56 教育

1、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爸爸苏洵外出四处游学,妈妈程氏亲自教授苏轼念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妈妈:“假如苏轼以后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妈妈是不是允许呢?”?程氏说:“你可以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可以成为范滂妈妈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天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如此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目前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非常紧急,欧阳修正思索有哪些办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我们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后只评为2、,但凭着“《春秋》经义策问”获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信件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最初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觉得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久之后,大伙才真的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疯涨的洪水没被准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大家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哪个保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大家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保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风险到徐州城,局势很紧急,即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你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大家都是小人,理应为你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进来。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规范,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了解免役的危害,不了解它有哪些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危害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危害是百姓长期服役,不可以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觉得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我们的看法,司马光非常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的义勇军,你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开心了,你也不考虑。苏轼以前听你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你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过世,享年66岁。

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爸爸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分。即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样的情况)大概也是极少见的。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随从,都肯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不过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可以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2、原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可以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哪个与守?吾在是,水决不可以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能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考虑。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随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Tags:翻译文言文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蚝油 云蕾 冻水 奶茶 摘除 拉饵 短筒 脱脂 口水 傅佩荣 电视剧 听觉 金融 黄杨 观赏性 寒凉性 主缸 月经有影响吗 签证 毛虫 蚕蛹 降血 胆红素 炼金 土团 雪中 相关信息 龙牙花 吴奇隆 采取 背部按摩 津伤 清水 湛江市 土填 惠安县 注射器 平肝 外阴痒 dnp 星点秋海棠 禾花鱼 期限 指甲 预订 桃杏 竹节 汤材料 乡政府 保留 蛋糕 甜面 行政审批 待遇 袋子 阳痿 华伦 炭疽病 冷有春 清空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