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 >

读古识今 启文化新章——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www.hnnbg.com 2025-06-17 17:30 生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车凤(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讲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主编

马汉麟著

余才林补订

天津人民出版社

当代人或许能轻松谈论最新科技趋势,却对古人的生活、思想与智慧知之甚少。常见史学爱好者对古代题材影视作品进行“考古”鉴别:有人发现剧中服饰器具跨朝代,有人指出唐代背景出现宋代夜市,还有人发现朝堂大臣竟对在位君王称“高祖”“太宗”等谥号。此类谬误折射出现代人古代文化常识的欠缺。古代文化涉及广泛,非专业研究者难尽窥全豹,然就入门而言,由王力主编、马汉麟著、余才林补订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值得一读再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原为王力先生主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教材《古代汉语》通论中“古代文化常识”部分,由马汉麟执笔。王力先生是中国语言学泰斗、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语言方面的全才”;马汉麟为语言学家,曾执教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2024年推出的版本中,南开大学余才林教授进行了补订,不仅补充更多文献,也更正部分疏误,书中每一个知识点皆权威严谨。

全书架构完整,以十四章构建中国古代文化全景图: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每章结合古代诗文案例,讲解核心概念。每个主题下设若干子目,如“天文”含星宿、节气、历法改革等子目,“礼俗”含阶级阶层、冠礼、婚姻、丧葬等子目,层次分明。书中行文平易简洁,雅俗共赏,且细节考据扎实,所引原始文献均注明出处,便于读者拓展查证。

阅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场文化上的溯源之旅,可以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的生活哲学和世界观,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古代中国,历法的制定与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农业种植、节庆活动、宗教仪式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常常认为,在历法方面,西方用阳历,中国古代用阴历,其实并非如此。书中介绍了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古人通过对天象的观察,逐渐掌握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创造了一套精确的历法系统。二十四节气的秩序系统不仅体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他们对时间的科学管理和运用智慧,让中国人活出天人合一的节奏感和仪式感。

地理一章,让我们看到州、郡、国、道、省、府、军、县是怎么回事,明白古代社会的行政区划与今天有何不同。宗法和礼俗的部分,让我们看到古代礼法结合的独特社会治理模式。书中也介绍了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社会制度、古代职官的建置和主要变迁,以及选拔贤能的科举制度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管理运行和政治秩序非常有帮助,能让我们明晰自身文化的“来处”。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是为了回到古代,而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我们如今的日常交流中仍在大量使用成语和古谚语,但对很多文化意象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夸赞一对夫妻“举案齐眉”,往往并不知“案”为何物。本书的“什物”一章介绍了“案”所指的是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有四足长方形的,也有三足圆形的。托盘放上装满食物的碗碟,再举到眉毛的位置,可想而知还是要费些力气的,如此,确实能体会到其间的敬意和庄严。

此外,今人阅读古代诗文时,会因很多天文、历法、乐律、礼俗等领域的概念词汇感晕头转向,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便能提供一个古代文化的“解码器”,让我们对诗文的理解事半功倍。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的表述,李白《蜀道难》中又写“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翼、轸、参、井究竟为何物?读过本书就会知道,翼、轸、参、井是二十八个星宿中的四个。古人常常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使他们互相对应,翼轸对应荆州,参井对应益州、雍州的各一部分。

再如《诗经·七月》中“七月流火”一词,我们常常会望文生义,以为是指七月盛夏炎热如火的意思,其实不然。作者介绍了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星,告诉我们“火”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即心宿二。周时夏历六月黄昏时候,心宿二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到了七月就偏向西下了。由此可知,“七月流火”其实是天气转凉的意思。

书中还涉及一些充满意趣的古代文化知识点,如上古到中古时代男女服装款式是没有太大差别的,男人也会穿“裙襦”,直到唐宋之后才逐渐分出性别差异。还有一些内容,也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趣与美好追求,进而产生由衷的文化自豪感。比如古代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就是古人专门为百花过的生日。这正是独属于中华文化基因的浪漫表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依托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深厚积淀。阅读这样的一本书,我们就能了解祖先是如何建构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和精神家园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无疑是帮助今人回归常识、返本开新的一座桥梁。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4日12版)

阅读剩余全文()

Tags: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鹅口疮 宅基地 耐寒性 颖果 中国人民 牛奶 凌霄花 浴场 余则成 淡水河 购季 步行 不含 霸紫 任铭松 柿饼 军鱼 淮河 发展 蝙蝠的资料 云同 浓度 抖音 床头 选苗 省外 流程 筏轮 婚假 脱壳 援助 小夭 Alvin Ken Watanabe 公伯 陈司翰 何绍南 夺帅剧情介绍 碳酸钙 色达 きたむら まい 艺术中心 车技 开发区 大人 疗法 铅坠 破坏 花粉过敏 动不动 北川 法棍 深水 清政府 刘昊然 油腻 口吃矫正法 腓骨 羊杂 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