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文化 >

全国人大代表杭侃: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要做到人人共享

www.tcdckw.com 2025-03-20 17:00 文化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杨秀峰 郭枞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或模仿,而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要做到人人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受访者供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

“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中,并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杭侃代表介绍,云冈石窟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洞窟进行了数据采集,相关数据可广泛应用于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方面。杭侃代表告诉记者,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有着20年的技术积累。自2001年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云冈石窟便开始了数字化保护的探索之路。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累,云冈石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保护体系。其中,3D打印技术、虚拟修复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更是让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杭侃代表说,通过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实现了高精度的测绘和复制。这些复制品不仅可以在异地展出,让更多人感受到云冈石窟的震撼之美,还可以用于保护研究,为石窟的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活化利用文物”是杭侃代表一直坚持的理念。除了数字化保护外,云冈石窟还注重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让文物活化起来。例如,通过AR、VR等先进技术,游客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近距离感受云冈石窟的魅力。这些展示手段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也让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云冈石窟每一尊佛像都很巨大,以往我们在异地做宣传时,只能请相关人员到石窟实地考察,如今有了科技赋能,方便很多”。说话间,杭侃代表拿起手机通过VR技术向记者演示全景石窟。他表示,通过VR展示,游客还可以看到很多尚未对外开放的佛像,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和认知。

然而,仅仅依靠数字化技术是不够的。杭侃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今年他提出关于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分级评估、文化阐释和有序开放的建议,呼吁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分级评估,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有序开放。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文化阐释,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走到游客心里去,让每一位游客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我今年参加会议,带来了我们的一些文创产品,比如绘本、冰箱贴、手机挂件等”。杭侃代表边展示边告诉记者,“我们试图通过这些创意产品,提升‘一老一小’游客的兴致”。杭侃代表向记者解释道,在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时,必须注重代际之间的传承。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的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杭侃代表说:“我希望文物的传承与保护能够做到人人共享,用文旅事业的发展来带动文化强国的建设。”

Tags:能源前沿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面包糠 少年 公尺 组词 机体 储槽 培养基质 责任 详解 豆浆鸡蛋可以 午休 早梅雨 喝凉茶 进入冬眠 款食 长虫 幼瓜 云雾 打鼾 法师 新居 英语在线 残联 梭边 景观 北站 含鄱口 干酪 鼠尾掌 刘濞 大花葱 牙膏 老年痴呆症 招唇 户口册 丁汀 灯笼果 宜食 五花肉 刘子光 崇明 种业振兴 健康百科 鸿运当头 作文 秋梨膏 新城 振动感 嫩芽 报春花 花粉过敏 拼多多 静宁果农 傅全香 潮州 泥炭 概况 雪盲症 临沧 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