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生活 >
(原标题:六旬老人为“还愿”雇人给北魏摩崖石刻上“彩妆” 文保部门:将尽全力予以恢复)
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南江石飞河摩崖造像,被‘真诚’且无知的百姓涂成这般,让人欲哭无泪,文物保护任重道远。”11月13日晚,有人在微博发文称。
11月14日上午,巴中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同意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网传状况属实,经初步调查,本月7日,当地一群众为了“还愿”,雇人花了两天时间擅自为部分石刻上了“彩妆”,用的涂料为绘画颜料或喷漆。现在已联系有关方面的专家,专家到场后将拟定修复策略,将尽最大努力予以复原。
网友微博视频截图
网友发文:
摩崖造像让人“上妆”
11月13日晚,网友“硬虎视频”发文称,巴中南江县境内,“开于隋末唐初的石飞河摩崖造像”被涂。
其发布的图片显示,造像被涂抹得花花绿绿,一些造像的莲座、衣服、头饰、手中器物分别涂上了不同色彩,一龛七尊造像,被疑似大红油漆涂了个遍。这类被涂抹的造像很难看到本来面目,所幸的是,有部分造像“幸免于难”,依然维持灵动的本色。
网友微博视频截图
文保部门:
已联系专家全力修复
“发生如此的事,太让人遗憾了。”14日上午,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同意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连连叹息。在接到状况反映后,南江县立即报告巴中文物局,市县两级文保专家立刻到了现场。经调查,本月7日,当地一位60多岁的群众,为了“还愿”,雇人花了2天时间,为部分造像上了色。调查职员走访了供应涂料的摊点,证实这类涂料系学生绘画的颜料或喷漆。
被涂抹的石飞河摩崖造像坐落于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5社。因其被高大茂密的树木遮挡,直到2017年,才被当地一位驻村干部偶然发现。造像分别坐落于两座裸露的红砂岩上,彼此之间相距约20米。文保部门采取了保护手段,为造像顶部加盖雨棚,并安装了监控设施。
该负责人介绍,文保部门已联系省考古院及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在详细剖析涂料成分之后,有针对性地拟定修复方法,尽最大努力予以复原。
网友微博视频截图
文物背后:
巴中现在发现的最早期摩崖造像
巴中是“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其中,有“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美誉的南龛摩崖石刻最富盛名。本次让人“涂装”的石飞河造像,虽然发现较晚,但它却是截至现在巴中境内发现的最早期摩崖造像。
据巴中文物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简报显示,石飞河造像分为A区与B区,共开凿造像碑1通和造像龛16个,罕见地始凿于北魏晚期,在初唐、武周和中晚唐又有续凿。开凿年代早,形成过程复杂,特别是整体将地表天然石包开凿为造像碑的特点作法,在四川区域尚属孤例。
之所以罕见,是由于此前考古界通常觉得巴中石窟始于隋至初唐,尚未明确发现北朝时期石窟造像,石飞河造像的发现,扩大了四川区域北朝造像的分布范围,很大拓展了川北石窟重镇一巴中区域石窟研究的上限,学术价值十分要紧。并且,石飞河造像集北魏晚期、初唐、中唐、盛唐和中晚唐造像并具,在巴中也极为罕见。
调查报告觉得,米仓道自汉代以来就是连接南北的要紧通道,由于石飞河北魏造像的发现,在研究南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时,米仓道和巴中石窟的媒介用途没办法被忽略。同时,石飞河造像所处的南江河谷,是米仓古道的主线,从古到今天一直在发挥用途,对于米仓古道各时期的具体路线研究亦有要紧参考价值。
本文由封面新闻原创,未经授权不能转载。
授权合作请联系:mp@thecover.cn
编辑 : 徐亚岚
- 上一篇:老年人网名 老年人网名大全女60岁
- 下一篇:新买的摇钱树如何养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