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日常健康知识,百科知识大全

啃书文库 > 生活 >

古人也爱买买买不停?赶集历史了解一下

www.cznuofan.com 2025-05-01 16:35 生活

在如今网购已非常普及的当下

商场里的“大血拼”已演变为手机里的“拼手速”

加之一个又一个的电商购物节

让无数人沉浸在消费狂欢中

那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

人们又是如何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呢?

他们是否也有类似的“购物节”呢?

本期,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雏形:约定俗成的好日子

元 太平风会图(局部)

图源|中华珍宝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这幅画长达7米多,通过十分罕见的全景视角描绘了14世纪元朝的公众生活场景。它包含有四百多个不同职业与阶层的人物,所刻画的各种活动也是节日赶集期间常见的场景。

古人的购物活动大多都是在“集市”上完成的。等到真正的“约定俗成好日子”,才能“人”与“货”集中于一地,是为“集市”。

一般认为,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周易·系辞》里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里也是成语“各得其所”的出处,大家你卖我买,各自实现愿望,高高兴兴来交易,心满意足回家去,这算是最早的“逛街”了。

随着社会分工和经济交流的扩大,集市发展起来,到了商周时期已初具规模。《周礼》记载,周时我国集市大概有三种类型:早市,以行商坐贾大生意人为主;日中之市,以百姓为主;晚市,以小商贩为主。战国时,各处则出现定期集市:一日一集,五日一集,或十天半月一集不等。

从文献记载上来看,汉代也有类似的市场出现,如汉代长安城外七里处太学附近的“槐市”。槐市是由太学生们所需的文具用品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市。其具体形式是,在每月的“朔”“望”之日,即农历初一和十五,来自各地的太学生,各自拿着由本郡带来的土产、经书、笔砚、乐器等,在太学门前的槐树林下进行交换,因此被称为“槐市”。

这种集市,既无市墙和市门,又无专门管理的官吏,属于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交换形式。所以,这些集市的形成是由民间自发或约定俗成的,且非每日开放,而以定期设“集”的形式出现。

发展:遍布各地的草市

清 《题扇图》(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

古人卖货也会找名人宣传,一如现在的“明星”代言。上图中所绘为“羲之题扇赠老姥”的故事。东晋书圣王羲之见乡间老妇苦于生计,便为其所卖之扇题字,嘱老妇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老妇哪知其中奥妙,面露迟疑,不想人们竞相购买,一时传为佳话。

东晋时期,在城市商业发展的同时,一些没有市的乡邑或毗邻农村的地方,出现了定期一聚的集市,称为“草市”。它是以客商贩运与乡间小商品生产者交易相结合的一种市集形态,市中以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及饮食业等商品的买卖居多。后世遍布于各地农村的集、场、墟等,都属于这种定期一聚的农村集市。魏晋时期的南朝,有关草市的记述明显增多,草市一般设置在城外交通要道和人流密集的地方。

南齐时,建康城外草市的设立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且朝廷还设置了草市尉以管理草市的日常运作。《资治通鉴·齐纪》记载,永元三年的一场骚乱中,南齐建安王萧宝寅,“逃三日,戎服诣草市尉”。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注释到:“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

这种草市,或设在都市之旁,或立于商旅往来的水陆要道和津渡,最初多为自发形成,随后则由官府委派草市尉一类的官员加以司察。随着草市设置日久,草市内渐有经常进行商贸交易的固定商肆,并开始有商户定居。

于是,有些草市朝着正式的市演变。

繁荣:万街浩闹的黄金时期

北宋 《货郎图》

图源|中华珍宝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

集市在唐宋时期有了质的改变。

唐宋年间,集市的形式一改以往由官府直接控制、严重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单一市场形式,而是逐渐在州县所在地以外的地方进行交易,形成越来越多的贸易形式。集市的名称也显得五花八门。

在唐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得比较好,集市在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进步。街市经济发展最高峰就属盛唐时期的“东”“西”市。两市并列在皇宫左右,道路规划整齐有序,对称和谐,正式更名为“坊市”,并形成了史无前例的规模。

唐长安城示意图

图源|贵阳市图书馆

西市相当于国际化的商贸娱乐中心,是平民百姓和西域、中亚、东亚客商的聚集之地,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东市因靠近大唐皇宫,整体氛围更为严肃。

当时的坊市设有市令官,主要管理市场交易、店铺规划和商品的正常流通。他们对市的开放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每天的午时击鼓三百下,商人才能入市,日落前三刻再击三百下则是开门散市。

唐代时的城内商业活动仅限于白天,夜间实行宵禁,但到宋代时,这一规则便被打破,集市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宋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

北宋时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原有的分区被打破。“坊”“市”之间的界限被打破,集市、商铺可以随意开设,不采取集中经营的方式,也不再有开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谓“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宋徽宗年间的张择端就在《清明上河图》中将当时的集市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开封、临安等城市,有日夜经营肉、鱼、家禽、时鲜果品、日常百货之类的摊贩,也有为数众多的早晚专营食品小吃的餐饮“个体户”。街道空地上不仅有摊贩、街头艺人表演、说书活动,连东京大相国寺内也是万姓交易,“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飞禽猫犬,珍奇玩好,无所不有。罢退下来的官员也摆地摊卖带不走的东西……

延续:接地气的赶集古今略同

清 《太平春市图》(局部)

图源|央博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时期,集市也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形式,从都城到州县乡镇都有定期举行的集市。此时的集市数量较之唐宋有大幅增加,有隔日一集、二日一集、三日一集、五日一集,或每逢初一、十五集,逢五、十集,逢三、八集,逢三、六集及每月一集等各种形式的集,成为乡村初级市场的主要形式。

各村镇的集往往交错进行,因而就某一地区整体而言,几乎就是天天有集了。每到赶集之日,回乡农民和商贩云集,赶集的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这种景象古今略同。

到了清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可供出售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粮、棉、丝、茶、烟草、染料等都成为集上的大宗商品。粮食是集市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即使最萧条的集,也会有少量粮食交易。

其他诸如丝、茶、烟草等商品,在各地都设有定期集市。这类以某种商品的集散为主的集,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较前代有大幅度增长,这与农业的商品化和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有些地方仍有以某种商品为集散的集,如米市、菜市、花市、猪市、骡马市等,在今日仍然发挥着作用。

时至今日,我国农村许多地区仍保留着赶集的习俗,它不仅是农民们自产自销的重要场所,还形成了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习俗。

END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报、贵阳市图书馆、南京日报、厦门晚报、人民论坛网、新快报、《商从商朝来:中国人经商的历史》北京日报出版社、《湮没在历史繁华深处的地摊风景》刘绪义、《我国古代的集市》张演生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中华珍宝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贵阳市图书馆、央博

供稿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审核专家:李小英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ags:集市购物活动商品交换自产自销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雪花膏 便利 裂脚 收线 东方中科 社会保险 白杏怎么挑选 蟑螂和苍蝇 中华草龟 刘美美 图片 梦到 母亲节 治疗疾病 风管 渔具 水溶液 阳气 入手 少年 人参皂苷 何盛东 凉席 华北 暖水袋 刘晓阳 刘公岛动物园 查询系统 采桑 挑食 地暖 刘立明 風見あゆむ 华盛顿 绿茶粉 胡萝卜和芋头 课程表 兰香子 错位 mite电脑教程 几次 碱中毒 维持 肖永银 倪光南 yuzukiayaka 命运 烤肉 主要内容 未来 葱生 Hao Gao 腹脐 学时 生蚝 金华 傅满洲 规定 乐活氏 东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