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库 > 教育 >
2024年温州高中招生政策最新消息
依据国家、省有关法规政策和《浙江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普高招生管理工作的公告》(浙教办函基〔2024〕73号),温州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告》。
1、招生计划
各地要加大学龄人口变化监测,科学规划地区内高中教育学位资源供给,进一步推进普高高质量和职业高中特点化进步,加快建设优质基础教育体系。要综合考虑当地初中毕业生数目、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教育资源供给等原因,结合全省教育系统“普通高中扩容”民生实事情目需要,根据规定的办学规模和班额标准,认真核定、科学编制招生计划,确保高中段教育学位资源供给充足。
2、录取原则
(一)全方位衡量,综合评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坚持全方位衡量学生进步状况,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又关注学生品德进步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学生一同基础,又关注学生个性专长,在结合综合评价、尊重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录取。
(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原则上依据学校招生计划,根据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依据考生志愿填报顺序,推行平行志愿录取。
(三)多元选择,一次录取。实行全市统一的招生管理软件录取。每位考生可单一填报普通高中类学校志愿或中职类学校志愿,也可既填报普通高中类学校志愿又填报中职类学校志愿。好似时填报第二批次普通高中和中职志愿的,根据先普通高中后职高的顺序录取;如已被中职第三批次线下补录的,不再参加普通高中第三批次民办学校征求志愿录取。考生被一所学校录取后,其他学校不再录取。不在全市统一招生管理软件录取的考生,一律不予注册学籍。
(四)信息公开,公平公正。各地各校要提前将招生策略,包含招生计划、招生对象和范围、录取方法、民办普通高中怎么收费等招生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以便考生及父母正确选择考试报名高中学校。
3、普高招生
(一)招生范围。公办、民办普高原则上实行属地招生。县(市)公办普高在本县(市)范围内招生;市区公办普高在主城区范围内招生,具体招生范围另行拟定。民办普高招生纳入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与所在地公办普高同步招生。
(二)录取需要。普高招生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考生在考试报名特点生或专长生时,其综合素质评价相对应维度需要达到A等。省一级普高特点示范学校和县中不能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未达2A3B的考生。普高不能录取以下学生:
(1)未在统一招生管理软件中报名的;
(2)未参加我市中考的;
(3)中考成绩在生源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下的;
(4)综合素质评价等第未达5B的。
(三)招生方法。普高招生分统一招生、统筹招生、名额分配招生和特殊种类招生等方法。
1.统一招生。在规定招生范围内,公办、民办普高依据招生计划、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通过全市统一招生管理软件实行平行志愿录取。
在录取过程中,考生成绩达到考试报名学校最低录取线,若总分相同,按以下规则依次比较录取:按文化科目总分(不含体育科目)从高到低录取;按语文和数学两科总分从高到低录取;按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取分数高的一科)从高到低录取;按英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依次比较后仍相同的,并列录取。
考生填报志愿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布后进行,普高志愿填报时间为3天。每位考生填报的志愿个数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2.统筹招生。对普高学位资源不足的县(市),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据资源总体供给、办学结构和招生管理等实质状况统筹调配高中学位资源,安排生源不足的民办普高推行跨地区统筹招生。
经批准的省、市跨县域招生计划统一纳入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计划,实行平行志愿录取。
3.分配生招生。各地要进一步健全普高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优质普高分配生招生比率不能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各地可依据实质推进其他普高推行名额分配招生。
分配名额应在规定的招生范围内,原则上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率分配到初中学校,分配生名额分配和录取等具体推行方法见各县(市、区)已发布的2024年分配生招生策略。
4.特殊种类招生。在学校申报基础上,各地可依据学校办学传统和优势项目,有条件确定部分普高在规定范围内拓展专长生、特点生等特殊种类招生。
——专长生招生。获得省级及以上体育、艺术特点学校(含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或2021年以来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艺术比赛(展演)中获得集体项目一等奖、体育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或集体项目)前六名的省1、二级普高特点示范学校可申请面向全市招收体育、艺术等专长生。面向县域内招收专长生的学校资格由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决定。专长生招生总人数低于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其中,面向全市的专长生招生项目,每一个项目低于5人(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国家级比赛项目,可低于10人)。足球专长生招生计划单列。
专长生招生依据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专业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择优录取。专长生招生专业介绍测试原则上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长生招生计划和招生策略(包含专长生类别项目,招生人数,报名需要和录取标准等)须报所辖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面向全市招收专长生的,经所辖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赞同后,于规定时间内将招生计划和招生策略报市教育局核准。市、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于5月中旬前将核准的专长生招生计划和招生策略向社会公布。
经专业测试成绩合格的,由招生学校按比率择优预录取,预录起名字单须在6月2近日报市教育局备案。
——特点生招生。各地可结合普高分类办学改革,选择个别学术高中建设学校或体育、艺术类等特点高中建设学校先行试点,在规定范围内拓展特点生招生,促进学校多元化特点进步。学校特点方向、招生数目和相应的招生方法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体育、艺术类特点生招生方法参照“专长生招生”方法;特点生招生和专长生招生总数原则上低于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20%。
——中外合作项目和专门类别学校招生。中外合作项目招生应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效期内。具备招收中外合作项目学生资格的学校,应根据有关招生规定组织申报,招生策略经市教育局批准后推行。经批准设立的体育、艺术类专门类别学校,其招生章程(包含报名要求、招生程序、录取方法等)经业务主管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
(四)录取顺序。普高实行分批录取,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公布后,依次录取,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将录取结果导入全市统一招生管理软件。
第一批次为中外合作项目和专门类别学校、专长生和特点生等特殊种类招生。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布后、志愿填报前,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专业测试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根据事先公布的方法录取并锁定。
第二批次为统一招生和名额分配招生等。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招生计划、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志愿填报后,按平行志愿方法录取并锁定。
第三批次为生源不足的民办普高市域内统筹招生。在1、二批招生结束后,市域内仍有空余学额的民办普高经申请批准,通过征求志愿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招收生源地普高低控线上且未被任何高中录取的考生。
第四批次为省内市外生源不足的民办普高跨设区市统筹招生。在当地招生后,仍有空余学位的省内民办普高,经省教育厅统筹安排,由市教育局结合生源状况,以志愿填报方法在普高及中职录取后仍未被录取的考生中进行补录。具体招生学校及招生细节另行发布。
4、中等职业教育类招生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策略另行印发。
5、有关规定
(一)特殊种类招生规定。除特点生和专长生的体育、艺术等专业测试,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的外语水平测试、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术科应聘和中职特殊专业测试可在每年5月进行外,其他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
考生如跨县域被两所及以上普通高中学校特殊种类招生(如专长生、专门类别学校等)预录取的,须在6月7近日通过书面方法确认一所;未确认的,视为舍弃录取资格。
(二)回户籍地录取规定。依据有关文件精神,所有参加我市普高录取的学生,均须参加我市学业水平考试。本市户籍在市内非户籍地就读的学生,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报名时选择的录取地,结合审核结果参加相应录取地录取。在市外学校就读回温参加普高录取的学生,经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参加我市学业水平考试后,方可参加户籍地普高录取。
(三)保障随迁子女考试升学。保障我市范围内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中考。对于参加我市高中录取的随迁子女,就读地和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考生中考报名和资格审核服务工作,保障随迁子女升学权益。
(四)市域外学校来温招生规定。未经省教育厅统筹、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赞同,任何公办、民办高中不能跨设区市招生。对于违规招录的考生,将一律不予办理被录取的考生电子学籍打造手续。市域外中等职业学校的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以浙江教育厅下达指标为准,其他中职类(含技工院校)招生计划须经市教育局审核备案,并在第二批次线上招生录取结束后方可进行录取。
6、工作需要
(一)各地各校要成立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招生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规范招生录取方法,严格审核备案,严格实行公示规范、监督规范,杜绝招生违规违纪现象,完善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要落实《温州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管理方法》,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实行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制。畅通举报和申诉受理途径,主动同意社会监督。
(二)各地要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通过明察暗访、主动公布举报电话等方法,加大招生过程的监管。对于个别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圈定”学生,对学生填报志愿推行干扰等违反“十个严禁”的,要坚决查处问责,确保高中招生工作规范推行。
(三)各地各校要加大招生政策的宣传,做好当地各类高中招生政策的解析。对群众广泛关注的敏锐问题和难题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发布考生指南或媒体宣传等渠道准时回话父母的关注,认真做好政策调整的说明和讲解。坚决查处学校发布与本校办学实质不相符的不真实宣传行为,追究处置有关责任职员。
(四)各地要依据当地实质,拟定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录取方法,于5月中旬前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备案。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范围内普高招生具体方法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管理处另行拟定。
- 上一篇:2024年崇州市婴幼儿园招生入园日程安排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5-02 2024年昆明官渡区北京八十学校初一招生简章
- 2024-05-01 2024年云南学业水平考试 2024年云南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力
- 2024-04-29 2024兰州民办小学报名要求
- 2024-04-28 2024成都婴幼儿园分类
- 2024-04-27 2024温江民办初中入学报名指南 读温江的私立初中需要考吗
- 2024-04-27 2024济宁第二中学专长生招生简章 济宁二中2020专长生成绩
- 2024-04-27 2024重庆中考计划和志愿填报公布 重庆2021年中考招生政策
- 2024-04-26 湖南教师负担问题投诉举报电话大全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